秦四清
围棋与科研的同频共振 精选
2025-8-6 20:09
阅读:2695

作为一个业余围棋爱好者,我在野狐围棋平台跌跌撞撞打到3段便再难寸进,但这并不妨碍我在下棋时获得的乐趣。当光标在19路棋秤的经纬间游走,那些关于“外势与实地”“急所与大场”的艰难抉择,却意外地为我理解科研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围棋与科研,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竟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外势与实地:理论建构与应用价值的辩证统一

围棋博弈中,外势指棋子形成的强大阵势,可用于围空或攻击对手,而实地则代表即时可见的目数收益。科研领域同样存在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永恒博弈——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构思相对论时,那些看似“脱离实际”的时空思考,宛如围棋中的外势,最终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而爱迪生的电灯发明则如同围棋中的实地争夺,以实用价值直接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真正的大师如高川格以“流水不争先”的理念积淀理论体系,又如坂田荣男以“剃刀”般的精准实现技术突破。当代科研尤其需要这种虚实相生的智慧:既不因实用主义桎梏理论探索,也不让象牙塔中的空想脱离现实土壤,而是如围棋高手般在外势与实地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让理论突破与应用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二、急所与大场:学术焦点的动态选择

棋局中,急所是决定棋局生死的要害之处,而大场则是影响全局的战略要点。居里夫人敏锐地意识到放射性现象是改变物理学的“急所”,将全部心力投入,历经艰辛终于发现镭元素,实现了人类认知物质世界的重要突破;图灵在破译Enigma密码的同时保持对图灵机的理论思考,则展现了兼顾“急所”与“大场”的卓越智慧。

科研选题如同围棋选点,需要双重判断:既要精准识别领域内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又要有超越当下的学科洞察力。只有如此,才能在科研的“棋局”中把握关键节点,同时布局长远。

三、终局胜负判定:科研评价的时空维度

围棋高手宁弃小实地而求外势,终局时外势终将兑现为决胜实地。科研评价亦是如此——当前盛行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短期量化指标,恰似过分看重“实地”而忽视“外势”。试看佩雷尔曼拒领菲尔兹奖的决然,张益唐数十年孜孜不倦的坚守,这些伟大成就无不诉说着一个真理:重大成果通常需要长期攻关和检验,依靠短期指标评价之往往失效。

因此,要培育真正的创新沃土,就必须建立尊重科研规律的长期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宽容那些看似“无用”却潜藏变革能量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更要营造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唯有挣脱量化指标的镣铐,才能在认知的星辰大海中开辟新航路。

四、结语:弈者与学者的终极追求

吴清源晚年所悟“六合之棋”,将围棋从胜负之争升华为对棋道本质的探索。这正是追求真知者的共同境界——不执着于单纯的数据推演,不苟且于狭隘的门派偏见,不沉陷于患得患失的纠结,唯在深度思考与严谨求证的相生相济中,方能持守那份对真理最纯粹的虔诚。

无论下围棋还是做科研,真正的“妙手”从来不是刻意为之的炫技,而是认知维度突破后的自然流露。若学者能如棋士般,在缜密推演时持有灵性,在颠覆创新时道法自然,在静默沉淀时坚守初心,则“妙手”频发,从而催生更多的重大科技成就问世。

参考(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49673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