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学术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 精选
2025-5-18 09:35
阅读:3065

观《西游记》,取经路上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做学问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孙猴子大闹天宫时何等威风,偷蟠桃、盗仙丹,把天庭搅得天翻地覆。这让我想起读博的日子,总想着推翻权威理论,做出惊天动地的发现。后来被导师“压在五行山下”磨了三年性子,才明白做学问需要厚积薄发。导师常说:“做研究要脚踏实地,别总想着一步登天。”这话跟如来佛降服孙猴子时说的倒有几分相似。

唐僧看似软弱,实则最有韧劲。火焰山前,黄风岭上,多少次险象环生,他都坚持要往西去。实验室里的牛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实验重复了上百次,数据总是不理想,可他从不放弃。每次见他熬得双眼通红,却还在调试仪器,我不禁想起唐僧说的:“宁可西行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八戒虽然毛病不少,可团队里少了他还真不行。化缘探路、调解关系都是他的强项。这让我想起“刘须”教授,学问不算顶尖,但特别会来事儿,总能拿下项目,搞到经费,找到合作单位。

最难忘的是三打白骨精那段。悟空看出是妖怪,唐僧却执意认为是良家女子。这多像那次学术争论啊!肖博士用新方法得出了与传统理论相悖的结果,老教授们死活不信,非说是实验误差。直到国外期刊发表了类似研究,他们才不得不承认看走了眼。

科研路上最煎熬的,莫过于在反复失败中踽踽独行的日子。记得硕士期间做边坡底摩擦物理模型实验时,我整整半年都困在数据迷宫里。实验室的师兄们总爱打趣:“咱们这儿也有个沙和尚。”起初颇觉苦涩,后来却品出深意——取经路上,不正是这位默默无闻的挑担人,在风雨中守护着经书周全?正如实验室里,那些看似枯燥的数据整理、重复验证,恰是通向真理的必经之路。

取经归来时,那承载智慧的经卷不慎坠入通天河,晾晒时才发现有几卷已被河水浸透而残缺。这让我想起董博士后的遭遇——他耗费三年心血完成的研究论文,审稿人仅用“难以置信”四字便予以否决。我宽慰他道:“你看,就连如来亲传的经书都难免残缺,真正的原创研究往往需要反复验证。不妨将这些质疑视为补经的契机,继续进行实验与案例分析验证吧。”

自己带研究生后,才真正明白唐僧的难处:既要给悟空发挥的空间,又要善用紧箍咒;既要包容八戒的懒散,又要调动积极性;既要靠沙僧扛事,又要勤敲打边鼓。上周组会,看着研究生们争论不休,我忽然想起《西游记》里的一句话:“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

做学问这条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就像取经一样,重要的不是最后拿到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降服了多少“心魔”,经历了多少“磨难”,又增长了多少智慧。待到功成之日,回首望去,那些曾经的艰难险阻,都化作了取经路上最美的风景。

参考(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48613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