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国家科技强盛的重要标准,是大师级科技人才和卓越成果的数量。我国鲜有大师级人才;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学界缺乏容忍“异类”的胸怀。
在科研领域,所谓的“异类”,当然不是愣头青,而是看上去情商不高、不懂人情世故、不合群的人士,其均具有勇于理性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心无旁骛钻研等特征。
例如,因发现准晶体而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谢赫特曼【1】,在当时被主流学界认为是“异类”。
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后,主流学界嗤之以鼻,认为他的研究是伪科学。就连当时的科学权威、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也公开说:“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 此后,谢赫特曼的遭遇可想而知。不仅论文难以发表,他本人也被迫离开当时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小组。
所幸的是,谢赫特曼坚持住了,才有了另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类似现象,并且与此前谢赫特曼团队的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1984年11月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也才有后来的实践证实了他的发现。于是,人类有了一种全新的可以用来造福社会的物质材料。
谢赫特曼的经历并非个案。纵观科学史,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提出大陆漂移说的魏格纳,等等,都曾被当时的主流学界认为是“异类”。
综上,容忍“异类”才可能让创造之花早日盛开,保护“异类”才可能让科学大师尽早横空出世,广泛地支持“异类”才可能造就真正的科技强国。
当然,并非所有的“异类”都能成就伟业,但只要其中少数人士成功了,那么我国重大原创成果荒芜的局面将被改观,大师级人才鲜见的态势将被扭转。因此,我国学界应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倡导容忍“异类”之风。
参考
【1】简岩. 异类思维与科学进步[J]. 百科知识, 2011(21):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37696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