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救人者,也救了自己

已有 2724 次阅读 2015-7-16 16:4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医学院, style, 世纪, 天下, 买卖

人们总认为:“爱”是付出,“给予”是投入;按商业原则,付出与投入是要讲究回报的。奉献:奉出,献给,很像是一种可能亏损的买卖。其实大不然,生活只是自己行为的映射。给予与接受,爱与被爱,往往是一对同步出现的孪生胎;只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给予过程中,你就接受了对方真诚的反馈!

《后汉书》有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人们都以为只有拿到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笔者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全国学术活动,结束时,外省某医学院素昧平生的赵老师,返程的钱款丢了。他向住同一房的会议同道借款(那时没条件一人一房)被婉拒,又向同省同道的借款,也被拒!因为大家并不熟识。他不知何故,找我借款,且开口50元,那时50元相当于半个多月工资。我没加犹豫,欣然应允。不久,他如数寄回借款。年底,他寄张邮政贺卡给我,那时邮政贺卡很火,可以刮奖。我每年要收到百来张贺卡,挂满陋室墙壁上。但就他那张贺卡,我刮中了大奖:200元,200元?那时可是个颇大的数字啊!

我想,这也许就是给予与接受的因缘果报关系!尽管我不是个佛教徒。

有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更是令人深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酣战之际,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某地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天大雪纷飞,特别寒冷,汽车一路疾驰。荒野途中,他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便立即命令停车,让翻译官下车询问。参谋急忙提醒:“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此事还是交给当地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坚持说:“如等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原来,他们是去投奔儿子的,但汽车抛锚了。茫茫大雪中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特地改道,先将老夫妇送到儿子家里,然后才绕路赶回到总部。

他命令停车的瞬间,没太多思考,只是出于人性善良本能。然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随行者震撼不已!原来,那天德国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但阻击却流产了!只是为了救老夫妇于危难之中,他们改变了行车路线。

历史学家评论说: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暗杀。否则,历史可能改写。善念不是随时发生的,而是需要积累,需要品行,关键时不加思考地实施。

“给予”与“接受”是一对孪生胎。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环球时报》转译的一个实例也令人深思:两个好朋友加恩和马里安喜欢爬山。离他们住所不远有一座非常高的山,他们约好假日一起去登山,来回需要三天时间。第一天,他们很顺利,登上了计划中的半山腰。第二天,出发时天气很好,爬到山顶时,风渐渐大了起来,“要变天了。咱们赶紧下山。”加恩说。很快,天下起雨了。雨变成了雪,没过多久,雪下得很大,地上堆了厚厚一层。天气越来越恶劣,气温骤降,两个人把所有衣服都套上还很冷。雪越下越大,两个人轮流雪中开路。下午,他们突然看到路中间有位冻僵而昏迷不醒的人。这时,救还是不救?两人争执不下。马里安一怒之下说:“我不想陪你们一起死。如果你一定要带上他,那我们就只好分道扬镳了”。他头也不回地独自下山了。加恩则使出浑身气力,把昏迷的路人背身上。此人微胖,他只能小步地慢慢挪动。天越来越黑,他感到背上的人越来越沉。但是,由于背着人,使出了浑身劲,他的身体开始变暖,没有之前那么冷了。后来,他感到背上的人也不像最初时那么冰冷,而像是件保暖衣服,帮自己抵挡了严寒。有时,他实在背不动了,真想歇一会儿,但不敢,一旦他停下来,可能就再也没有力气将那人背上了。他只能一边走,一边自我鼓励。两人在大雪之夜的山上慢慢移动着。第三天晨曦初现时,他看到前面有灯光!便用尽气力大声呼救。原来是警车和救护车。他们得救了!被抬上救护车时,加恩看到躺在担架上另一个人,是马里安。他已经死了。救护人员说:你是幸运的。你幸亏背着人,动员身体产生了更多的热量,而他的身体又给你保暖。“你救了他,他也救了你。”故事最后结尾总结说:很多时候,选择并没有对错!但最终证明:加恩的选择更正确,救了别人的同时,也救了自己。

给予,就会有接受!爱,必定会被爱!善念,一定有善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00-905860.html

上一篇:癌症康复本能的内外因激励之差异
下一篇:别被虚幻的“面子”囚禁了
收藏 IP: 116.226.16.*| 热度|

1 侯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