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重要的是“土壤”,而不是“雨水”

已有 4094 次阅读 2010-10-19 09:02 |个人分类:学术与演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医, 香山, 肿瘤, 何裕民

109—10日,作为中国科协第45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大会两位主席之一的何裕民出席并主持了两天的会议,在会议中并就中西医思维差异及经络问题发表了他的观点,此观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些媒体也纷纷作了报道。在此,仅就报告整理一下,以飨读者!
    注:中国科协香山会议是中国科学界级别最高的“神仙会”。每年,中国科协资助各个学科开12~15次新观点、新学科学术沙龙。通常,由各学科最有影响的二、三位专家做坛主(主席),有全国2030位相关的该权威参与讨论一些前沿性话题。上一次有关中医的是36届(2009.9)会议,主席是何裕民、刘力红、陈珞珈三位知名教授,讨论主题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战略问题”。相隔一年多,科协又开了与中医相关的第45届香山会议,主题是“象思维与经络实质研究”。主席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教授黄龙祥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
 重要的是鈥溚寥棱潱皇氢溣晁
图中国科协第45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会议现场

重要的是“土壤”,而不是“雨水”
——兼论“经络是生命体一类涉及多层次的网络调控结构”
何裕民在中国科协香山会议上的主题发言
各位专家、教授,大家好:
我的主题报告题目是:重要的是“土壤”,而不是“雨水”——兼论“经络是生命体一类涉及多层次的网络调控结构”。
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雨水(信息),落在不同的土壤上(个体或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会长出不同的植物(知识、结论)?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思维模式就是雨水所灌溉的土壤”,“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对我们来说也同样!东西方认识上有很多差异,表层(理论、学说)的差异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问题。所以说:同样的“雨水”,同样的信息,落在不同的“土壤”上(这个土壤可以看做文化背景),会长出不同的植物(理论、学说)。因此,讲的标题就是“重要的是‘土壤’”。中国人在这方面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可以说思维模式就是雨水所灌溉的土壤;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把“象思维”提到很高的高度来讨论,我觉得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先讲两个案例:一个案例可能很多人听说过,一个中美思维方法比较的案例。这个案例提出来很有意思。美国的学者带中国的学生做了个比较,提三个东西:鸡、牛、草,请学生或被问者回答:哪两样东西关系最密切?结果,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绝大多数选牛和草;美国学生则绝大多数选鸡和牛,因为鸡和牛都是动物,是一类的。参照这模式,我也在我的学生中做了比较,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中国学生选“牛”和“草”。为什么呢?因为牛吃草!你说这错吗?没错啊!它是一种关系啊!这种认识有问题吗?没问题啊!但是西方的绝大多数学生选的都是鸡和牛,因为认识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类。
我们也做过另外一个研究,虽然比较粗糙:我们打出了一组以“疲劳”为主诉的图像,然后请十个西医师、十个中医师进行比较;让他们做自由联想,让他们做分析,结果西医专家74%注重在生物学直接关系,是不是生物代谢出问题了?是不是心脏、血糖、肥胖、腹泻等等,14%涉及到外围相关因素,还有一些没法归类,换句话说:西医师特别注意的是生物学异常,多项生物学指标。那么中医师呢?只有26%关心的生物学因素,更多涉及相关的情绪、睡眠、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方式改变,其余没法归类,可见,同为医师,看到同一问题注重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这就提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东西方的确存在一种思维差异。当然我要特别强调,西方思维不是一块的,它也是多元的,有些是主导性的,有些是非主导性的,我们讲主流性的,正是这种认知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包括中西医学)理论认识和实践的不同,造成我们很多观念的不同,那么承认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在今天中国人应该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关起门来,而是应该在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发出声音,这个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所以象思维做为我们学术沙龙的主题很有意义,研究有助于提升和传播。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表达,怎么来表达这个问题?这里我想讲一个问题,我探讨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客观存在的差异,第二个就是如何来表达这个差异。表达的前提是对方能接受能理解,我们今天要把频道对准了,对语境调整了,否则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他听不懂,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我讲最近这个郎咸平出了一本书,讲了两个故事,他把《阿凡达》和《孔子》做了比较,这两部都是今年上映的电影,他认为中国的《孔子》彻底输了,这两部电影谈的都是一个文化问题,《阿凡达》传递的是基督教救世,以罗斯福为典范,它的票房收入是几十亿美金;中国的《孔子》也想传播一种文化,而且同时上市,我们是两千八百万人民币,和他几十亿美金相比差异有多大,所以他的传播就成功了。美国人主导世界不是靠枪炮,是靠观念,是靠文化传播。我们也在传播孔子学院,也有人在批评,但是我们的孔子学院国家拿出很多钱,很多人还抵触;有人说雅思,雅思学院也是传播文化,我们争相去,然后我们还付钱,那就是我们传播文化的差异;我们传播孔子学院只知道诉,缺乏导,缺乏思想。所以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中医的问题,我觉得是文化的问题。讲到这“怎么表达”?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是搞思维研究、哲学研究的,我觉得西方的主导性思维我们要有所认识,我讲的是主导。其实象的思维也好,原始思维也好是所有民族都有的,只不过发展过程当中有些发展得更充分一点,有些发展得不充分而已。中国人的原始思维,中国人的象的思维不是中国人独创的;西方思维是多元的,我们只讲科学领域占主导的,王老是这方面权威,我想不用多说了,我认为他的分析思维哲学根底是原子论,他的信念是结构决定功能,他达到的是陈述性知识,给你一个很清晰的陈述性知识,当然还可以具体阐述,他涉及到认知的、心理的、神经生理的;但是这个问题应用在物理世界和一般的自然世界当中是游刃有余的,所以西方科学发展很快,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但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碰到了一个问题,上午我谈了生物科学领域和一般的物理化学领域不一样,因为生物科学领域一直存在两派,一派叫做自主论,一派叫做分子论;分子论认为生物科学只是一般科学的分支而已,但自主论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生命科学当然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分很多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常常不依赖于低层次的,没法还原为简单低层次的。这方面我觉得有两个人的学术思想很值得我们研究,一个是罗森伯格,一个是麦尔,对我们中医很有启发,当然他搞的是生物科学,我就不多说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医的原始思维,我们也可以看做中医原创的,类似原始的,其实《原始思维》的提法是法国的著名学者列维·布留尔,然后列维·斯特劳斯也写了本《野性的思维》,这两本书我觉得有意义。其实他的哲学思想早先有很多老师已经说了,他是通天下一气,混混沌沌一个整体世界,然后寄与哲学思想原子的、相互联系的,这是他的哲学根源。但是他这个没有办法明确命题,我个人认为整体的思维、系统的思维、综合思维、哲学导象思维、表象思维、象思维、混沌思维、原始思维、野性思维、非理性思维都讲的这些东西,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思维就两类,一类是以行事逻辑为主体的,一类是不能归纳进去的,对不对不好说,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应该给它统一一下,把他称之为“整合思维”也许是比较妥贴的。因为传播有一个载体,等一下我会讨论这个问题。
    整合思维的前提是什么?自然界是个整体,大小万物互生互动,互相影响,有诸内必行诸外,因为根据外界表现所以可以根据“象”去把握“内”,他并不很注重区分对象的层次,他注重表象信息,并且尽可能加以全面细微地捕获,同时注重表象和周遭的相互关系,而且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个认知过程当中主体是参与的,主体是互动的,就像李时珍说的“内境”“反观”,就像我们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主体是参与的,这是和西方分析思维不一样的。西方分析思维有个前提,尽可能减少干扰,尽可能把客体给剥离开来,那么这个思维方法的特点,我只能抛一些观点,他在信息获取过程比较注重整体表象以及和周遭的关系,就是早晨孙老师说的“周遭的联系”,他信息转换过程、加工过程,有个搞数学的可能比较内行,比如摩斯识别、寻找匹配或者模糊识别等等等等,信息加工过程应该说不重视或者说缺乏逻辑推理,因为中国有种很明确的说法,中国人行事逻辑是先天不足,但是他却非常注重认识主体的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其实认识主体的参与非常重要,并且不断做出微调(即认识过程当中,客体做出反应,不断做出微调),所以这个思维过程有人认为他的过程特点很明显,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他是反反复复完成的。就像上午许教授说的,他观察那个孩子要特定的氛围,然后主客体之间有个互动,然后才完成。这个思维的要素就比一般的认知思维要多两个层次,一个就是环境因素,环境有影响,一个就是主体怎么参与。那么他得出来的,我个人认为是种程序性,当然也有这种说法,程序性知识。这个程序性知识疏于对对象细节的认识,强于对对象整体的动态的把握。程序性知识是动力型的可变的注意技巧的,所以同样的表象、同样的对象,个体技巧的好和坏和他很有关系。这就使我想起做B超,其实我临床是看肿瘤的,我很相信有些B超医生比出来的B超比我们PET-CT都要好,他做个B超做两个小时,也是一个信息互动过程。所以象的思维绝对不光光是中医有的,只不过在中国发展得很充分而已。弗洛伊德谈的那套理论,他不是从象思维当中得出来的吗?谈到这我觉得我们的表达,在今天对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根基问题的表达,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整合思维和象思维。象思维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在我们中医的认识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它基本涵盖整合思维的大部分内容,但它有不足。我个人认为它有三个不足,第一个问题,我刚刚强调了,象思维不是中国特有的,所有的原始民族都有类似的思维特征,只不过你发展得充分不充分而已,这是个特点;第二个,象思维只能说是非理性思维,或者野性思维,或者传统思维当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不能涵盖主体,比如中医思维当中除了象还有数,象数之学,我们中医理论为什么要讲五脏六腑,为什么不讲六脏五腑,我们为什么讲十二经,我们为什么讲七损八益,我们把整本《伤寒论》读下去,(如果你有数的概念)张仲景都在讲数,六味七数,然后传递都有规律,然后病是十八病,那还有个数的问题。其实西方也有,比如毕达哥拉斯就讲数,所以这个数演绎到今天,我想马克思讲的“最高皇冠”,也就是从这个观点提出来的,当然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我并不认为马克思这句话完全正确,马克思这句话对一般物理世界我觉得是颠簸不灭的,但对生物科学领域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就是我上午说的,生物科学都用数表达吗?其实我记得我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人拼命想构建一个数的医学,所有诊断都用数,结果碰壁了。他那段话对于一般自然科学领域,特别物理科学领域应该是游刃有余,对于生命科学领域我觉得应该要打个问号,至少生命科学领域规律性不是很强,可能唯一的定律用麦尔的话来说“唯一的定律,所有现象都有例外”,这就是唯一定律。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传播的语境问题,对话的频道问题。我们真的要把中医弘扬了,我今天觉得中医人首先要反思,你说的话首先别人要懂,这点非常重要。我觉得我们中医今天面临的危机不是我们临床危机,是我们的语境危机,是我们的传播危机,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懂,你说“象思维”,说了半天他根本不听,如果看电视会把频道转过去,他不能接受。连中国人都不能接受,你还能传播出去吗?所以我这就想起我们党中央传播的“和谐”概念,“和谐”很明确地说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他没有用阴阳平衡,他用了个“和谐”。这个“和谐”很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个词他是有推敲的,这个词大家能接受。所以第二点我就觉得,象思维,不足以涵盖所有传统思维,你不能说数的思维没有价值,你不能说其他顿悟之类没有价值;第二个传播还是要讲究载体,传播还是要讲究符号,本身容易被接受,不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是这么回事情。今天是个竞争的社会,老是说频道太多,我不听就关过去了,像给我们的本科生去讲象思维肯定很困难,传播的目的是让他理解、接受,让他发扬光大,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我们需要考虑。中医的传播我们不善于传播,今天我觉得我们要善于传播,造就一批能接受,然后愿意奉献的,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关起门来自闭锁国。
    两类思维方法可以做个比较,首先两类方法人类认为都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我记得是列维·布留尔说的,原始思维和现代思维。尽管“原始”两个字我们一听就跳起来,其实它是很重要,不要说凯库勒的“苯环”,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都是和我们象的思维有点关系,但是两种思维还是有比较的。分析思维在一般物理现象和线性关系研究当中游刃有余,它对一种非线性关系它只能借助     伞形结构,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冠心病有六大因素,它是从伞形结构来的,但是这个毕竟有所不足,对于错综复杂多层次对象的认识,它不是说不行,他有局限性。整合思维和它正好有所互补,它对简单事物的结构性分析有欠缺,它不注重层次,它甚至不太注重细节,它注重整体把握。所以两者之间我们应该谈的是另外一个整合问题。我觉得我们今天讨论中医问题,我是不太主张排斥西医,我也不太主张排斥其他文化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胸襟接受,然后更有胸襟结合、整合,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说他不懂,这个排斥只会把自己拒绝在世界大潮之外,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胸襟,应该有这个气度。
那么整合思维我刚才讲了,它得出的程序性知识它有主体参与的,它注生环境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个人认为正因为有象思维才有经络现象的被发现,包括循经感传现象的被发现,今天的经络研究尤其依赖于整合思维的方法体系,本身也能为整合方法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个方法学的依据,我最后提出一个假说,因为我本身不是搞经络的,但我对经络起源很感兴趣,我认为经络是生命体内一类多层次的主要起着调控作用的网络结构,它是多个层次的,从一点去解释解释不了的,很多生命现象不是单一层次的,每一层次有每一层次的特点,细胞层次有细胞层次的特点,器官层次有器官层次的特点,系统层次有系统层次的特点,从进化层次来看,也许是它早期形成的原始的调控结构;所以今天的经络研究不仅仅要重视“土壤”里长出了什么,更要重视“土壤”的特点是什么,原来“碱性土壤”里生成的我们非要把他移植到西方的“酸性土壤”里,那就要“先天不足”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要考虑的,对像思维模式这类的思考,是需要引起我们整体考虑的。我简单归纳下我的观点,第一,的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我个人认为用整体思维更合理,因为象思维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涵盖不了全体,因为象思维传播有困难,这方面研究需要我们整体重视。第二,中医问题绝对不是单纯中医问题,中医问题是中国文化问题,是中国文化安全问题。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重要的是鈥溚寥棱潱皇氢溣晁
图  本次会议主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00-374756.html

上一篇:钟南山为什么力挺中医抗癌?
下一篇:人行行长周小川与美就人民币交锋,大谈“中西医差别”
收藏 IP: .*| 热度|

4 赫英 杨正瓴 刘广明 zhj71626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