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从“破坏”到“控制”(三)

已有 2986 次阅读 2008-2-1 14:41 |个人分类:访谈与时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带瘤生存概念的提出   由此,加拿大的Schip-per教授1994年提出了关于癌瘤概念的新模式,强调认为: 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机体的反应对癌症治疗最为重要。这一观点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特点——带瘤生存相一致,也说明了带瘤生存有其科学性。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CSCO)执行委员会主任储大同教授去年访美回来后,在2007年第8期《中国处方药》杂志上发表他与美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的感受:“有些癌症病人经过治疗后,肿瘤可以长期不进展,但也不缩小,虽然有效率很低,但病人可以长期生存,同时在生存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那就是成功。”大量的临床资料也佐证了选择“靶向和控制”治疗方案的正确性;该方案的两大重要临床疗效指标就是“无进展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这代表了当今西方肿瘤学界评价临床肿瘤疗效的最新方向。

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第38届年会上,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学者报告了他们对肿瘤治疗的学术观点,叙述了他们以治疗病人癌病灶为中心,转向以病人的疾病、心理、生存质量和其社会适应能力为中心的重要性。

生存质量,肿瘤治疗的新要义   在这里,我们多次谈到“生存质量”一词。那么,什么叫生存质量呢?医学上经常说的生存质量包括躯体健康、社会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医生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创造条件使病人活得更好”,故强调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十分必要。

    生存质量的评价  国外评价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方面的症状及体症;2、对医疗等各项治疗的满意度;3、功能恢复情况;4、家庭内部及邻里关系;5、性功能、性行为;6、情绪或心理健康;7、职业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8、对未来的打算与希望;9、精神方面满意程度;10、社会职能等。

    肿瘤治疗对生存质量有双重作用,第一点是通过各种针对肿瘤的治疗并且显效,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从而不再明显影响病人健康,而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第二点是可能由于治疗带来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使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应从其对生活质量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平衡上着手。

注重长期生存质量   在肿瘤的治疗中,强调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尤为重要。以往,肢体肉瘤等恶性肿瘤往往都要进行截肢,乳腺癌要作范围广泛的根治性切除,喉癌病人要作全喉切除,等等,这些手术对病人的功能和形象损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常可让病人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注意到应尽可能保全病人的功能和形象。比如早期的乳腺癌病人可在采用保乳手术后,接受全乳房的根治性放疗,可以得到同乳房根治手术相似的远期疗效。喉癌完全可以先进行根治性的放疗以保存发音功能,以后复发时再接受手术等。总之,只有注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才能说是真正关注了肿瘤患者的长期、整体的最大利益。

晚期患者同样须注重生存质量   对那些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癌症病人,强调生存质量仍然有助于对其采取最好的“第二治疗”康复措施。这时采取积极的中医药疗法、精神疗法、相应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都可以使病人在其有限的生存期内尽量减少痛苦,保持人格尊严, 且常常生存期明显延长。国际及我国的许多医务工作者正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00-15241.html

上一篇:从“破坏”到“控制”(二)
下一篇:治病,调整状态:现代医学之两翼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