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性细胞外囊泡制造用微流控器件:
进展与机遇
细胞外囊泡(EVs)因其独特的介导细胞间通讯和传递生物载荷的能力,在治疗应用中正成为有前景的候选者。随着基于 EVs 的疗法的兴趣日益增加,开发可扩展、经济高效且符合监管要求的生产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微流控平台在 EV 制造中具有变革潜力,能够精确控制生产条件、提高纯度并无缝集成到质量控制系统中。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在 EV 生产中的优势,包括通过精细调节剪切应力来优化产率、实现高回收率和纯度的高级纯化策略,以及用于 EV 加载和表面修饰的片上功能。同时讨论了扩大生产规模时保持无菌、免疫亲和捕获后控制 EV 释放以及解决微流控设备堵塞和污染等关键挑战,以及新兴的解决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集成、实时监测以及个性化外泌体制造被探索为关键创新。
未来方向强调结合基于尺寸和亲和力的外泌体分离方法,并将微流控技术与监管要求相结合,以加速临床转化。因此,我们相信用于外泌体分离的微流控平台具有巨大潜力,能够通过实现可扩展、可重复且高质量的制造系统,重新定义外泌体制造,这对于治疗应用至关重要。
图1:展示传统细胞外囊泡(EV)制造工作流程的示意图(从左到右),包括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细胞生产 EV,随后进行澄清、使用切向流过滤(TFF)和尺寸排阻层析(SEC)进行纯化,通过电穿孔(如图所示)等系统进行加载和修饰,然后进行质量控制及配方。微流控系统(从左到右)可以通过提高 EV 产品纯度、加载和表面修饰以及在质量控制步骤中增强该工作流程的性能。
图 2: 与传统培养相比,微流控细胞外囊泡(EV)生产的优势包括:(A)通过最小化培养基和试剂的使用来降低生产成本;(B)利用集成传感器调节培养条件,实时监测温度、溶解氧和 pH 等条件;(C)应用生物物理刺激,通过控制剪切力;(D)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嵌入式膜过滤提高纯度;(E)通过灌注培养、清除废料和补充新鲜培养基实现长期培养活性;(F)通过 3D 培养模拟体内微生理环境。
图 3:可扩展的微流控细胞外囊泡(EV)纯化 (A) Exodus;(B) 负惯性;(C) 免疫磁分离;(D) Exo-disc;(E) 免疫捕获纯化
文献链接:
Hassanzadeh-Barforoushi, Sango, Johnston, Haylock, Wang (2025)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Manufacture of Therapeu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dvances and Opportunities. J Extracell Vesicles (IF: 14.5) 14(7) e70132.http://dx.doi.org/10.1002/jev2.7013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