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uan

博文

船上的革命——鄂霍次克海水合物航次日记一则

已有 2598 次阅读 2011-7-5 07: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天然气水合物, 鄂霍次克海, 出海日记, 传统的丢失

2006529,星期一 位置:日本海

拉瓦仑切夫号科学考察船属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管理。分院下属的研究所,象太平洋研究所等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条船。拉瓦仑切夫号要比科学一号大,感觉应该和大洋一号差不多,不过外观上和科学一号相似,都给人一种旧的感觉。

船上的餐厅在主甲板层,位于船体中央的位置。这个位置差不多是船上最稳定的位置了,而且也有窗户,既透光,也能通风。餐厅的面积很大,摆了有十五、六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供六人就餐。

从一开始我就被分配在第一张桌子。和我同桌还有船长、老鬼(轮机长)、航次首席(奥布左诺夫教授)、副首席,以及一个来自莫斯科的大个子。这第一张桌子靠墙,我的位置在中间,我的对面是船长。我背对大家,船长面对大家。莫斯科的大个子在我边上,靠墙。

    每天吃饭大家都固定在同一个位置。吃饭的桌子不是很大,而且安排了六个人,所以比较拥挤。我们桌上莫斯科的大个子得有195高,而且很胖。每次我都想坐到里面去,让他到外面来,好让他有大一点的空间,但他英文不好,开始大家又不熟悉,我就没有说,他也每次都乖乖地坐在里面吃。

今天船长和老鬼都吃得早,和我说了几句话,就吃完离开了。过了一小会,莫斯科的大个子来了。他先在外面盛了汤。每顿饭都是先喝汤的。从来不变得土豆汤,然后再加点别的。我觉得大个子可以坐在外面船长的位置上吃,正好船长和老鬼都走了,外面宽敞,他也就不用到里面去。他里面的这个位置,对他来说太小了。于是,我就把他的盘子和餐具从他原来的位置放到外面,示意他在外面吃。没想到的是,我的举动让奥布左诺夫教授和副首席都很吃惊。他们慌忙说不。当时,我没有顾得上看大个子的反应和表情,只是对奥布左诺夫教授的反应感到非常吃惊。我问为什么。奥布左诺夫教授居然一下子说出“革命”这个词来。副首席则比较详细地向我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坐在这个位置。副首席讲,如果他坐在这个位置,全船的人就为认为现在船长换成大个子了,这是规矩。

我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天在韩国东海(韩国的一个城市)吃饭时,一个韩国小伙和我聊得甚欢。但当他知道我比大大十几岁时,他有些怕了,就不怎么再和我说话了。我问怎么了。他告诉我,在韩国,学生和老师,晚辈和长辈之间一般是不能这么聊天的。因为等级的关系,下级和上级聊天的机会非常有限。开始他一直和我聊,是他以为我和他年龄差不多了。

中国曾经拥有很多的传统和规矩。但由于中国近代屡经战乱,几经革命,那些中国旧有的传统和规矩大都毁坏、丢弃了。这不,中国的端午节也已经不要了。

没有人评价这种传统和规矩的丢弃是好是坏。

我曾多次乘科学一号出海科考。印象中科学一号的餐厅里好像没有那个位置是专门属于大隋(科学一号当时船长隋以勇)的。每到吃饭的时候,大隋都是端个盆随便一坐。

    当然,科学一号的餐厅和拉瓦仑切夫号餐厅的差别虽不能说是路边面馆和星级酒店的差别。但两者确实有差距。这种差距更明显地表现在形式上。虽然俄罗斯的伙食确实不好。比较以下曾经用过的考察船,感觉在加拿大TULLY号上工作,自己更像是一个科学家。那上面的餐厅应该算是五星级。虽然由于我不熟悉那些复杂的早餐名字,每次早餐,只点“ege in a hole, please”。

下午500还是小型讨论会,是关于测线和工作量的讨论。奥布左诺夫教授如果有不同意的地方,总是说:”ok, we talk it later”

晚上,船晃得厉害,一夜没睡好,作了好多奇怪的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7948-462355.html

上一篇:我国科研装备之思考(六):装备引进,详细调研有利于正确选型
下一篇:浒菭进入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收藏 IP: 182.40.1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