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魂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泰山 教师,翻译

博文

感悟黄山

已有 3034 次阅读 2008-7-11 10:39 |个人分类:雨中漫步|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悟黄山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倒霉事,或是亲人去世,或是失恋,这些事有时发生的太突然,思想一点没有准备,就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甚至让人痛不欲生,所以你要遇到或看到那些因失恋或其他原因极端痛苦的人时,千万不要讥笑他或她,因为这种事人人都会碰到。

     1976年,我也遇到这一件倒霉事,我决定去黄山,那是大年初四,一辆只有几个乘客的大客车把我带到黄山,那年黄山的雪下的特别大,去黄山的路堆满了积雪。

  

头一天,我住的黄山宾馆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我就冒着雪在宾馆的周围转来转去。你尝过一个人游黄山的味没有,套句现代小资们的话,那才叫个爽,我幻想着会那儿钻出个猴子或狐狸来,可是什么都没有。满天漫雪,只有我孤身一个。

雪还在下着,中午又夹杂了雨,加上一阵阵风声,真正如古人云:风声,雨声,涛声,那是山涧里的溪流声。由于周围一个游客都没有,我也不敢跑的太远,突然在一个山凹处,我发现了一个大约有230间房间的木制房,好像是一个被废弃的旅馆,那时文革还未过去,电台里播放着纪念周总理的文章和哀乐,随着远处宾馆传来的幽幽的哀乐,我大着胆子一间一间的看这些空空荡荡的,连门都没有的房间,雪白的木版壁上,写满了游人的歪诗,特别是厕所里的几首歪诗,令人捧腹。雪不停的下着,在寂静无声,云雾缭绕的空谷中,我仿佛置身于梦中。

没想到到了晚上,又来了几位,其中有一对南京来得好像是飞机制造厂的新婚夫妻,一个芜湖造船厂的职工,两个上海来的画家,马鞍山体校的几个学生,一共连我七个,年龄最大没有超过40。服务员说,整个山也就你们七个,大过年的,又下着雪,除了神经病,谁这时候爬黄山?我们都大笑。

第二天,我们决定爬山,沿着石梯我们一路前行。在半山腰,,一个叫半山寺的地方,我们看到一个小房子,一个看有七十余岁的老者,满面红光,他热情的招呼我们喝茶,我们中几个年龄大的就和他聊起来,原来他是一个和尚,云游到此间,就住了下来,在这儿大约已有230年了,老和尚年青时身体很强壮,据他介绍还打死过老虎,说着他用一只手端着一条长凳的一条腿,就这样将长凳平端了起来,这时那几个马鞍山体校的小伙子来了劲,一个个都来试,没有一个人能端得起。

老和尚故事很多,据他说,他在这儿接待过董必武,陈毅,胡志明。那一天,董老上山时,在他这里喝茶,胡志明问董老听说这里有个老和尚,董老大笑,就带胡志明去见并点明中午不走了,就在这里吃饭,请老和尚给炒几个菜。饭后,董老还详细问了老和尚有什么困难,当听说老和尚得妻子是60年要饭要到这里,由老和尚收留下来,很是感动….。老和尚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见过,1980年我又上了一次山,屋仍在但已无人居住,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有100多岁了。

喝完茶,告别老和尚,我们又向上面爬去,快接近玉屏楼时,似乎又来到一个世界,没想到山下冰天雪地,山上阳光普照,蓝天碧的像洗过一般,春天已经来临,各种粉红色,黄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摇翼着,由于山下乌云密布,还在下雪,我们正仿佛站在波涛汹涌的孤岛上。山下的一团团浓浓的雾就像农家的炊烟,依依袅袅从山涧中缓缓升上来,登时将几个月我心中郁结的愁苦与不快一扫而光。人生再大的痛苦在这风光奇旎的黄山面前,都将化为乌有。与黄山比起来,人是渺小的不如黄山的任何一颗小石子。我明白,我将不虚此行。

在玉屏楼住了一晚后,爬过天都,我们一路逶迤,经光明顶到北海宾馆,宾馆的服务员被我们几个人下了一跳,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人上山。惊喜之余居然从乌黑的墙上挑下来一个不知有多少年月的火腿来,放在蒸笼里。那飘出来的异香,我至今无法形容,多少年后,我看台湾作家高阳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有一段描写小白菜给杨乃武蒸火腿的描写,仿佛又闻到在山上火腿的那股奇香伴和着山涧空气中那特有的松石的淡淡的,清清的味道,感觉着人生的恬美,庆幸自己没有一头从天都峰上跳下去。

2天,天还黑黑的,我们穿上服务员给我们准备的大棉袄,,爬在宾馆外的,好像是清凉台吧,静静的等待太阳的升起,这时万籁俱寂,漆黑的天幕下,显映着远处始信峰的模模糊糊的影子,突然在东方,闪现出一点点金色的萤火虫大般的光芒,这光芒有点像一颗小小的钻石,伸出手就能抓到,才几分钟,这钻石就慢慢长大,然后就像魔术一般,那金红色的太阳从云海中一跳,我这时如大梦初醒,才明白什么叫万物生长靠太阳。从此以后,大撤大悟,吾一生无忧也。

    这事已过去近30年,人生短促,但只要有一次能从迷津中脱出身来,就会终身受益,诚为斯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978-31888.html

上一篇:钻石就在山那边
下一篇:第一把手要有悲悯之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