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刘家琨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刘家琨先生成为中国继王澍先生之后又一位获奖建筑师。拜读了刘家琨先生的建筑作品,“胡慧姗纪念馆”尤其令人感动。这是刘家琨先生最小的建筑作品,只有19平方米。纪念馆位于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附近,灰色的外立面,红砖地面,粉红色内墙,粉红色天花板。房子四壁挂着胡慧姗小朋友的书包、书、奖状……天空的光从圆形天窗静静地进入房间。
胡慧姗是都江堰聚源中学的一位学生。1992年10月11日出生,2008年5月12日去世。中秋节时,胡慧姗给爸爸妈妈写过一封信:爸爸 妈妈 今天是中秋节,很可惜,没能陪你们,呵……以前总是陪在你们边边上,但是现在不可以了。很多年了,我都没有说过感谢你们的话“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以前做了很多错事,让你们不高兴,对不起……
据统计,汶川地震中学校人员伤亡如下:
聚源中学,遇难人员(含失踪)320人;
北川中学,遇难人员(含失踪)1200多人;
曲山小学,遇难人员(含失踪)698人……
真正造成这些孩子遇难的地震是巨震!我国2001版抗震规范大震下主结构的设防目标是"大震不倒”。汶川地震原震中设防烈度为7度,大震峰值加速度为220gal。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峰值加速度达到957.7gal(EW),是我国设防大震峰值加速度的435.3%。
如何应对巨震?当时没有答案。
17年之后!“巨震应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可参见关于对《巨震应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转载))。这本标准的推出用了17年的光阴。前期研究10年,标准编制7年。编委会凝聚了4位院士、多位大师和领军专家……该标准也许是我国地震界、地质界、岩土界、结构界对汶川地震最强有力的回答。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应对巨震?
胡慧姗纪念馆告诉我们:“为了孩子!”
谢谢刘家琨先生。
背景资料:中国规范(GB50011-2001)大震50年超越概率为2%~3%。美国规范(IBC2000)东中部大震为50年超越概率2%,西部大震50年超越概率为2%~5%。
参考文献: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