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到底是谁在纠结“诺奖”?

已有 3119 次阅读 2012-10-12 13:01 |个人分类:国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奖, 无为而治, 纠结, 萧规曹随, 超过前任

获奖就获奖,争取就争取,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纠结:“中国国籍”、“自己承认是中国人”、“中国政府承认是中国公民”、“不在监狱里”的中国人——不妨称这种人叫“纯粹的中国人”。

其实我们什么样的“中国人”都已经获奖了,没有必要去纠结一两个形容词。比如杨振宁、李政道获奖时仍然是中国国籍......

说实在的,那些真想盼望纯粹中国人获得诺奖的真正目的是想看到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科研环境,而不是显示哪届领导领导得好,更不是显示哪任领导的政绩高明【俺自己就是彻头彻尾这样一个人】。

那么到底是谁在纠结“诺奖”?某些领导!中国几乎所有的领导都有一个心结:超过前任!无论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也无论自己的能力如何,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政绩超过前任!而采取的办法通常是“独出心裁”、“挖空心思”、“无不用其极”地“贬低”其前任。

举一例:

上大学时,讲授《物理学》一个姓杨的女老师调去上海了,接任者是一位50岁上下的男老师(真记不住他老人家姓什么了)。上的第一课是“考试”——结果俺只得40分,当时非常羞愧难当。课后一打听最高分42分,10、20分的同学也大有人在。这位老师想得到的结果是: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杨老师教的也不怎么样啊!【说实话,我们的确挺喜欢那位杨老师的,不仅仅是因为女老师一般受学生爱戴,而是杨老师不怎么婆婆妈妈的,说起话来干净利索】

这样的老师很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的。那时的大学老师与现在不同,一般对知识的把握与讲解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可是很多同学不太愿意认真听课。结果同学们越听越上火,慢慢地就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随之出现。全班42个人,有一次我数了一下仅剩下17人在教室里。

这时候,该老师“损招”出现了。当他一发现学生少的时候,就告诉剩下的学生“这个公式结课考试中肯定有,5分”、“这个定理有题,8分”、“这个知识点出一个判断题”......那时的我们与现在的学生不一样,虽然也担心不及格,但大家绝对都是来学知识的,没有只顾考试结果的。所以等老师背对我们写板书的时候,经常有人递上纸条:“老师,我们是来学知识的”、“老师,我们不是为考试来的”......【现在的学生肯定认为我们“有病”吧?】

有一句成语叫“箫规曹随”,出自《史记·曹丞相世家》。原文:......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白话文是:......到了朝拜时,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给曹窋处罚呢?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皇上说:“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你歇着去吧。”

萧规曹随的无为而治之国策,使汉朝有了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文景之治。不仅为后来的武皇帝强汉做了准备,而且为大汉朝帝国屹立于东方奠定了基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745-621809.html

上一篇:建议莫言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下一篇:蒋介石,你在哪里?
收藏 IP: 61.176.195.*| 热度|

3 鲍海飞 陆俊茜 陈桂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