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刚
质地剖面、质地层次、土体质地构型
2025-4-30 08:53
阅读:307

“质地剖面(texture profile)”一词最早出现于《土壤特刊》1935年第2期“中文土壤名词试草”一文。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出版的《土壤学名词》也收录了“质地剖面(texture profile)”一词。1998年,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的《土壤学名词》中仍然保留了“土壤质地剖面(soil texture profile)”并定义为“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排列”。1958年,沈汉发表于《土壤》第1期的“华北冲积平原的土地深翻问题”一文使用了“质地剖面”的概念,并指出“华北冲积平原的土壤质地剖面,类型很多”,有:砂质、轻壤质、黏质、上部中层黏质、中位及深位胶泥轻壤质、浅位胶泥轻壤质。

1961年,西南农学院编著的《土壤学附地质学基础(上册)》教材中使用了“母质或土壤的质地层次”概念。“母质或土壤的质地层次”指母质或土壤质地在剖面上的垂直差异,是不同质地在土壤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如上砂下黏、上黏下砂、砂夹黏、黏夹砂、上下均一的砂土或黏土。

1963年,席承藩等在《土壤学报》第3期发表“半干旱平原地区土壤详测研究Ⅱ.土壤的发生、特性与土壤基层分类”一文,文中使用了“土壤质地及其层次排列”,认为其是平原地区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的重要指标,其中表层土壤质地的变化是耕作、施肥的主要依据,而心土以下的底层质地层次排列的变化,又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水盐动态。因此在平原地区进行土壤基层分类时,首先应把土壤质地及其层次排列单元划分恰当:将地下水以上或2~2.5m以上的土层变化,划为三段:即底-馅-表层质地变化。底即表示底层土壤性状。馅表示中层所夹的土层变化,也就是表土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质地变化。至于表层质地应着重考虑,排列于后。其次,再考虑这些土层的厚度,可划分为薄层、中层、厚层3种。薄层系指20~30cm厚的均质土层。中层系指50cm(±)厚的均质土层。厚层系指1m以上的均质土层。至于10cm以下的薄层单层变化,一般不影响水、盐运动,不予考虑;但多层夹层即予以考虑,以砂胶相间命名。在野外工作中划分土层的厚度时,应依据沉积规律划分土壤单元,而不能机械地依上列厚度区分厚薄。因而在30~50cm间和50~100cm间可有一定的伸缩间距,如70cm土层出现时,应根据其沉积情况,主要为厚层相联时归入厚层;而广大地段为中层时归入中层。至于整个土层为均质土层时就以胶泥、砂土等命名。例:黏砂底中层河砂馅中层胶泥,即指表层中层(约半米厚)为胶泥;中夹一层约半米厚的河砂层,好象饼中间的馅儿一样,其厚度与表层相似;以下为黏砂底土层。黏砂底厚层胶泥,即在约1m厚的胶泥土层以下为黏砂土层。

        1986年,庄为民和林景亮在《福建农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的“福建水稻土分类的研究”中使用了“质地构型”概念,并定义为指上部土层0~50 cm土壤质地的层次排列型式。对任何一个土壤剖面,可以50cm为下限,分为上、下两层段:上层为020 cm,下层2150 cm。土种质地类型一般划分为四级便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可考虑采用如下分级制:a.黏质——物理性粘粒含量≤40%,相当于苏制分类中的重黏壤上和黏土。b.泥质——物理性黏粒含量3040%,相当于苏制的中粘壤土。c.粉砂质——物理性黏粒含量为2030%,相当于苏制的轻黏壤土。d.砂质——物理性黏粒含量<20%,相当于苏制的砂壤土和砂土。质地构型有粉/砂型、砂/粉型、泥/黏//粉型、泥质型、砂质型等。

        1993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著的《中国土种志·第一卷》中使用了“土体质地及构型”用语,书中写道:按土体质地差异划分的不同土种,土壤质地按国际制为砂土类、壤土类、壤土类、土类四级。平原冲积母质上的土壤l m土体质地层次排列可划分为均质型、夹层型、身型底型四种构型。均质型指1 m土体为同一质地类型;夹层型指土体30~50cm处夹有>20cm厚的另一质地类型身型指30cm100cm为另一质地类型底型指60cm以下为另一质地类型。

        1994年,西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编著的《西藏自治区土种志》使用了“土地质地构型”的概念,书中写道:“由沉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按土体质地构型划分土种。为确定土体质地构型,先将土体分为上、中、下3个层段:030cm为上层,3060cm为中层,60100cm为下层。此3个层段的质地排列组合即为土体质地构型”。根据土体上、中、下基本土层类型的排列组合,可划分出均质型、体型、底型、心型和三段型共5种构型:均质型:指土体l00cm为同一种基本土层,如砾砂土、砾泥土等;体型:指土体030cm和30100cm各为不同的基本土层,如030cm为壤土层而30100cm为砾石层的土壤构型为石体壤土;底型:指060cm和60100cm各为不同的基本土层,如上、中层为砾黏层而下层为砂层的土壤构型为砂底砾黏土;心型:指土体2050cm范围内夹有一层厚度为2030cm的另一种基本土层,如整个土体(100cm)为砂壤土,而其中2045cm为黏土层,即为黏心砂壤土构型;三段型:指上中下三层均分别为不同的基本土层,如上层为壤土层、中层为砾泥层,下层为(砾)石层的土体构型为石底砾泥心壤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袁大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413-148400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