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isman

博文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下)(修订)

已有 6176 次阅读 2011-10-10 10: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 style, class, 修订, 地热说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

(下)(修订)

 

陈立军

 

6)全球构造活动机制的诌议

由图12可见,全球m型热机带与w型大洋中脊带形成倒扣之势,或许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构造意义。

 

 

12  全球构造活动机制草图

 

根据本文的讨论已知,热机带由24个数百公里深的地震地幔柱所组成,其活动能量主要来自地幔的深部,由下而上逐层驱动,造成近地表地震与火山的灾变。因此,热机带应是一个自主的能动性的构造带。

大洋中脊带,由图10可见其主要活动层在十几公里深度之内。图11讨论过洋中脊转换断层一种可能的继承性活动方式,即在地球自转角速度变更时,向左突出的中脊段仍向左,向右突出的中脊段仍向右,向上突出的中脊段仍向上……利用全球大洋中脊在地球自转发生改变时的继承性错动方向,可以合成半球性运动的效果。这表明,GPS的成果似乎观测到了大陆漂移现象(魏格纳),即大西洋仍然在向东西两侧扩张,促使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相向旋转,压迫太平洋。因此,大洋中脊带的海底扩张,构成了大陆漂移的格局。但是,这种漂移是缓慢的,速率约为17cm/yr,大多数情况为25cm/yr。大洋中脊带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较弱,相比热机带的自主能动性,中脊带的活动显然处于次要的位置。

似乎可以认为,大洋中脊带的海底扩张所造成的大陆漂移是一种缓慢的全球性的渐变,以地质年代为标志的,而热机带所控制的地震和火山则是一种高频度的灾变,以年月日为标志的。两者功能不一,但都是对地球的改造。

这两个带的结合显得有某种玄机,似乎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对它们的影响存在某种相位差。李四光曾经用地球自转的角动量守恒解释角速度变更对地表构造的作用,或许有助于解释这两个带的成因。热机带的机制似乎与地幔深部热物质向外甩出有关,而中洋脊的扩张似乎与地表物质向赤道的即离有关。因此,这两个带的活动会出现在不同的相位上。

总而言之,地球上的一切表象,都是地球在几十亿年历史中的自身运动(内因)和/或外空影响(外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地球科学也就只能由此而追溯。

 

(原文已修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2558-495131.html

上一篇: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下)
下一篇:全球构造活动的两大系统
收藏 IP: 222.240.194.*| 热度|

1 李小文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