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绮
一图胜万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2011-1-23 04:20
阅读:7508
标签:思维, 创造性

上周周三是系Seminar,请的老师是生理系的Dr Felix Hong。这位老师就是在2009年10月我的一篇《终于想通了老师的一句话》博文中所引用的老师。Dr Hong今天所讲的题目是《创造性思维的来源》
一开始,他回顾了历史上对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就是那么的有创新能力,为什么他们就能去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东西?
一种观点是:他们的思考方式就是和大众不一样。
第二种观点: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大众一样,只是他们知道更多,掌握更好的技术,更加投入的工作……于是他们做出了出众的工 作。
第三种观点是:他们的思考方式基本上和大众一样,但是,他们会去尝试有智慧的思考(practice intellect thinking)

那么什么样的思考是有智慧的思考呢?
有两种思考方式:(1)Verbal Thinking(2)Image Thinking
第一种:就是用语言,在头脑中推演。第二种:是用图像,在头脑中幻想出一幅图景。从一个粗粗的构图,到逐渐通过思考慢慢添加细节,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全貌。
Dr Hong认为,Image Thinking是产生Intuition(直觉)的方式。只有直觉上有了个大方向,或者当时认为的大方向,才开始行动着手去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个方向是否正确。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创新的来源。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
作为把视觉生物学研究作为终生事业的我,当然是非常开心,而且非常乐于接受这个观点。
对人来说80%-90%的信息是来源于视觉,那么如果在动脑时多多运用发达精细的视皮层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视皮层本身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处理脑区,多多利用它绝对非常妙。

我感觉外文书籍和中文书籍的区别就在于,外文书籍有非常多的插图,美丽的彩色的。通常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影响的就是那些集中了许许多多科学前辈劳动和心血得来的科学发现而成的图。一张图,也许集中了成百上千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劳动。记住这张图,就继承了那么多成果的精华,不是极有效率么。
嗯嗯嗯,以后我要多多训练自己的图像想象能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陆绮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25-4069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