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MOOC学习感悟系列(5):《新媒体概论》

已有 6074 次阅读 2015-1-5 00:39 |个人分类:学习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Mooc, 《新媒体概论》

MOOC学习感悟系列(5):《新媒体概论》

By DOU XP

一、基本情况

从9月18日到12月15日,总共八个周,本人加入了《新媒体概论》MOOC课程的学习。课程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新媒体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课程在探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新媒体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新媒体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二、课程大纲

第1章:新媒体导论

1.1 什么是新媒体

1.2 新媒体的历史

第2章: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2.1 技术决定论

2.2 社会决定论

2.3 技术社会互动论

第3章:新媒体的采纳与扩散

3.1 社会学习论

3.1 创新扩散论

3.1 技术接受论

第4章:新媒体的伦理与法制

4.1 新媒体伦理

4.2 新媒体法制

4.2 其他控制手段

第5章:新媒体的社会结构影响

5.1 网络社会

5.2 阶层结构

5.3 数字鸿沟

第6章:新媒体的政治影响

6.1 电子政务

6.2 网络参与

6.3 网络治理

第7章:新媒体的经济影响

7.1 电子商务

7.2 创意产业

7.3 信息经济

第8章:新媒体的文化影响

8.1 网络身份

8.2 网络社区

8.3 网络文化

三、我为什么要选这门慕课

第一点是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征,上面也提到过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为4小时/周,这对时间并不宽裕的我来说是非常符合我的需求的,另外该课程对我这类非本专业研究建筑的人要求的知识储备为零(因为该课程为导论课),这样对我来说这门课程是十分容易上手的。

第二点是优秀的讲师,韦路,浙江大学教授。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和罗德岛大学任助教、讲师和助理教授,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传媒青年学者研究团队“文化产业评价研究中心”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的采纳、使用和社会影响、政治传播、媒介社会学、媒介心理学等。曾经主持和参与“媒介环境与公众幸福感研究”“3G新媒体:使用模式与社会影响”“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传播技术史研究”、“基于互联网使用的信息沟”等多项中国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以及美国华盛顿州健康署“媒介使用与青少年健康状况研究”等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和《传播与社会学刊》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为China Media Research和China Media ResearchOverseas编委,SSCI期刊Journal of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和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论文评审,担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美国传播学会和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员,曾任华盛顿州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岛大学孔子学院中国表演艺术协会主席。

四、学习心得

8周的慕课学习实际上时间远不止于八周,加上十一假期,还有课程的期末考试与作业互评,也得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过学习能感受到学习慕课的巨大优点,但是也能感到其中出现的小瑕疵。其中最大的感触是慕课提供了数量庞大的慕课课程,课程的开发开始触及到知识的各个领域。对于全职学生以及在职学习者来说都是十分方便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提升的知识来选择慕课,在慕课学习中包括了全世界的学习资源。

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在慕课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提醒机制。以我这次选择学习的慕课来说,每章的学习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章的学习,但是有些学习者并不会注意这个规定时间,往往会错过该章的学习,如果存在一种提醒机制用以提醒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成该章学习会不会更好、更人性化?

还有一点是师生之间互动太少,学习者很少有渠道能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反馈的渠道也是缺乏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20-856498.html

上一篇:MOOC学习感悟系列(4):《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下一篇:MOOC学习感悟系列(6):《翻转课堂》
收藏 IP: 182.242.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