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科研团队如何选择研究生 精选
2024-9-7 19:24
阅读:4109

知识生态研究中心学生双选及团队培养情况说明

(第四版2024.9.7;第三版 2024.3.3;

第二版 2022.7.6;第一版 2021.9.9

本团队以学术起家、以学术立团队,以学术为中心,一切围绕学术活动,努力营造醉心学术、崇尚学术的氛围。

一、说明:

1.三个文档—三位体系)学生必须需要提交三个文档:

①硕士毕业论文;  

②小论文(SSCI、SCI、CSSCI);  

③硕士期间个人活动全程记录(文件名:研究生阶段全记录:姓名+学号)(伴随2.5年的整个过程全部写在这一个文档里面)

2.入学前及选导师阶段,选择学生的要求)选拔学生不重视出身,即985/211等,只重视学生的能力和态度,例如积极性、勤奋好学、力争上游、吃苦耐劳,坚决杜绝混学历和躺平思想。从新生入学到开学之前,这段期间在本团队至关重要,这一期间是考察学生积极性、吃苦耐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新生入学前,需要在开学之后提交研究计划和小论文提纲,假如提交论文初稿更佳(这是硬实力),以后选择学生情况依据这个标准,这样透明公开,作为以后选择学生的要求

3.入学后副导师培养机制,本团队以学术起家、以学术立团队,以学术为中心,一切围绕学术开展活动,努力营造醉心学术、崇尚学术的氛围。团队第一届研究生至第三届,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撰写论文(CSSCI&北核),自第四届周鹏(南开大学商学院攻读博士)和于会伶开始,为锻炼学生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与发表,并经过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已经试验推广成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并以周鹏为起点,开始推行副导师制度,即由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的高年级研究生指导研究生开展论文写作以及相关科研工作,在每周例会中,由指导老师再进行校正和把关。这样形成了本团队极具特色的“导师——副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

采用平等、真诚的态度,打破和消除师生之间交流的“壁垒”、“芥蒂”和“等级”,在这一模式中,通过多元赋能和全方位培养,各个年级的团队成员均可以充分锻炼其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决策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提升自学能力、积极性、身心健康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4.入学后——周汇报(包括寒暑假周汇报形式)——期末总结汇报),每周书面汇报研究情况,而每周的汇报全部放在个人的研究生阶段全记录中(PPT中或者word中),汇报全部放在研究生阶段全记录中,时间长度为3年,每学期期末做一次期末总结汇报,也写入本文档中(研究生阶段全记录);发送至:y_wenxi@126.com,培养记录和积累的个人知识管理习惯。

5.入学后—讲座)团队内部拟定每学期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学术讲座,面向全国进行,包括在天科学社进行。

6.专为明确读博的同学设定(声明:读博是自愿的,绝非强求)!(入学后—时间规划-读博的),3年全程继续论文写作SSCISCICSSCI,至少2篇,符合申报审核制博士面试的全国基本要求),第2.5-第3年完成硕士论文成稿(即完成查重和修改),第二年末或第三年联系导师,提交材料包括第一条的三个文档。毕业之前,小论文仍继续写作,直至加入博士导师团队,开始博士科研工作。提前完成任务的经和导师——副导师沟通后可以提前离开团队参加实习工作等。

二、经费

8.入学后—经费),凡是和学习、科研有关的费用,由团队报销和承担;9.入学后—劳务费),为课题组报销及其他劳务活动,支付劳务费;10.发表相应的论文,有相应的奖励,但是只限于SSCISCICSSCI论文的奖励,其他级别期刊不奖励亦不发表。

三、门槛

11.精英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比肩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团队要求明显高于研究生院及学院的要求及门槛,坚决杜绝混学历和躺平思想,更加抵制加入团队为了好发论文好毕业,不依靠自己努力而全部依赖导师和辅导师的懒惰、消极、依赖思想

12.论文发表要求:本团队只限于发表SSCISCI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其他级别不发表。中文论文的查重率明确要求CNKI查重并且10%以下。

13.为了培养其发表能力,在导师—副导师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论文发表的相关操作,但是绝不能发北核和普刊。

14.硕士毕业论文明确要求查重率必须CNKI查重且10%以下。

三、团队建设

15.本团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学生定位为团队成员或者合作者。学生在学术合作中无须盲目追从导师的想法,甚至可以不认同导师的学术认知,这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以与导师进行辩论与产生分歧,这都是团队鼓励和允许的。团队氛围是坚持学术自由,对学生创新的支持,对团队创新文化和不盲从的赞美。

16.本团队采用副导师机制,由学术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导师(一般为攻读博士的研究生或能力强的同学),由副导师进行团队管理的具体事宜,以便提升硕士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学术规划能力及团队建设能力等;

17.本团队采用周例会形式(线下或者线上,线上为腾讯会议形式),由副导师组织并安排,团队成员轮流进行例会主持;

18.本团队除了培养学术科研能力之外,还在科研及团队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学术能力不仅仅是唯一,全方位的能力综合发展才可以反哺到学术能力的叠加效应和提升。

19.除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包括情商、智商的培养,包括为人处世、眼力见识、社会认知和社会阅历的培养,培养的是在以后步入社会中的综合体,而非书呆子或者书本知识的复印机;

20.本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生活自信和工作自信,培养精英式人才,这是团队谋求发展的驱动力和源泉,团队成员的优秀才可以推动团队的发展,初衷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能力培养

21.进行团队品牌建设,增加团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升团队的知名度,增加学术话语权和学术知名度;

22.宁缺毋滥,培养精英式硕士研究生,比肩985高校,培养研究生全方位立体化素养,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3.本团队制定此文件的初衷是为培养博士积累智力资本和经验。

24.未尽事宜,尽可磋商。

起草人:姚伟

第四版 2024年9月7日

第三版 2024年3月3日

第二版 2022年7月5日

第一版 2021年9月9日

团队介绍:

以学术之基,铸团队之魂,我们团队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是我们团队之魂,不断涵养面向未来、引领前沿、多元化生态化立体化的学术情怀,提升学术格局,营造醉心学术、崇尚学术的氛围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共同体生态,以卓越学术引领团队整体实力跃升。

本团队鼓励通过社会知识资本和社会智力资本增进知识生态研究主题、方法、学科观点、假设、情境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态化。多元化和生态化应成为研究愿景和使命的核心部分,而学术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应成为负责任的知识生态研究的核心目标。 

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知识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科学、竞争情报、企业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涉及知识动员、知识服务、大数据分析及处理等,也关注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应用及开发,包括质性研究、扎根理论及混合研究方法等,始终秉承“哲学+理论+方法+技术+数据”的立体化及体系化学科思想和学术价值观,以“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服务中国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展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45010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