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参加北京大学“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有感
2019-7-26 17:13
阅读:1959
标签:北大, 黉门论坛, 假期, 人口所

2019年7月6日—7日,参加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和美国SAGE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法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暨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会议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这是我一直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到现在已经第五届了,时间过得真快。今年是第一次以团队形式参加,参加身份也转变了,从开始的参与者、旁听者到现在的主讲者、点评人和分论坛主持人。我追随着本会议一路成长,感谢北京大学人口所和乔晓春教授为大家提供的学术交流机会。本会议是跨学科的综合会议,参加该会议拓展了我跨学科的眼界,提升了我跨学科的思维,奠定了我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基础,为我开展质性研究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支持。这也是我开展质性研究时一直强调的心得:要尝试进行跨学科交流、要尝试开展跨学科研究、要尝试培养跨学科的视角、眼界、思维、意识和理论。

我们团队成员兼同事张翠娟老师说,读了我写的关于知识动员的文章后理解了我为什么愿意到处去交流和分享。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因为对内对外交流可以推动自己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扬弃,我不想将自己的研究视野仅仅置于自我“学术囚徒困境”之中,这需要我不断地输入、吸收、消化、思考、融合、输出、再调整、再修正、再扬弃、再否定……。这需要培养和训练,而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所以,进行学术交流并非是因为自己研究知识动员,或者更多是交流中感受到了这样的价值和意义,反而喜欢知识动员了。

这学期我们学社最后一次会议,为进行学术交流,林建衡老师专门从滨海新区赶过来,而且坚持到下午六点多。暑假的时候,林建衡老师也是专门从滨海新区赶过来参加万翔教授上午的讲座。对于科研充满热情的老师我们学院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这也是学院为我们营造的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更需要加倍珍惜。讲座结束后,林建衡老师和我聊了起来,问我是不是假期又要出去开会去了,还问我有没有适合他们专业的会议。大家内心都是希望交流和渴望进步的,这个意愿假如在对外交流中形成、在对内交流中沉淀,或者在对内交流中养成、在对外交流中展现,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假期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我们开启了假期科研计划,上课的时候没有大块时间做科研,放假了反而可以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做科研。这段时间很热,热得让人受不了,不过让科研的热情似这骄阳艳丽的三伏天,来得更猛烈些吧!

1798861380_gaitubao_2919x2189.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19120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