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赶飞机的故事 精选

已有 5127 次阅读 2009-7-28 23:25 |个人分类:故事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时间回滚到上周五清晨2:00,甲最后确认了答辩文稿修改打印完毕才去休息。而乙已经在半个小时前提交文稿后就休息了。这些材料将用于下午3点50的在异地的项目答辩,参加者有甲乙丙丁四人,阵容强大。

这次有点措手不及,从通知到答辩也不过四天时间——而这四天刚好是甲乙二人在外旅行的时间,于是,每天晚上都用来加班整理素材了,甚至几个晚上熬夜,而白天照常活动,累不堪言。

上周四下午6点二人才完成前一段旅行,离开机场就直接去了会议地点商议第二天清晨的出行和任务,直到晚上10点才有了清理行李的时间——其实也就几分钟而已,本想着早上还有一个小时的整理,于是大家都忙着继续根据会议精神修订答辩材料。

5:30,这是乙计划起床的时间,准备用一个小时来整理行李,并叫醒甲。闹钟响了,乙没有听见。

6:00和6:05,甲设定的两次手机闹钟响了,但甲没有听见。

6:30,甲和乙预约的单位司机把车开到了住地附近。

6:50过,到达机场的丙没有看到甲乙丁三人,于是给甲和丁分头打了电话。这时,另外三人都在沉睡中,谁叫昨天晚上三人在碰头会后都继续加班熬夜整理了材料呢。

6:55,只听得乙一阵狂叫,甲也醒了,一看时间,呆了。按以往提前到机场的习惯,这个时间似乎要错过一个小时后的飞机了。

没有多想,乙问了甲一句:带身份证了吗?甲说带了。然后,二人抓起散落的行李就开跑,在一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从房间到门外的转移。狂冲到门口一看,还好,司机还在等着,虽然晚了这么长时间!司机一个劲遗憾地说:要是留了电话,我早就通知你们了!

在司机飞车之时,乙迅速地给丙打了电话,报了身份证号码,让提前把登机牌打印出来,这样又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出来。这时,才得知丁也睡过头,还不知道什么时间赶到机场。不过,据说,丁很自信地说:完全来得及!

平时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司机也只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包括山路和高速公路,并且在所有有摄像监控的地方都很好地进行了控速。这样,赶到机场时,刚刚7:30,离飞机起飞还有半个小时。

这时,机场还是只有丙拿着四个人的登机牌在等着,丁依然没有到。很快办理了行李托运,丙让甲乙二人先去安检,走几个是几个,没有必要大家都等着。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英明!

7:35,甲和乙到了安检处,甲很快过去,轮到乙的时候,一摸口袋,居然没有带身份证!办理安检的人员很困惑,大概没有搞清楚这厮的登机牌是如何到手的。时间紧急,安检人员很快指点乙去办理临时登记证明。于是,乙狂奔而去。一会儿,乙又狂奔回来,大叫甲:把我的驾驶证递出来!在机场人员的帮助下,乙很快拿到证件,再次飞奔而去。

时间慢慢地流逝着,甲一个人在安检出口等待着另外三人。时间仿佛停滞,人流如织,却始终没有那个你要等到的人。

7:50过,乙和丙几乎同时到了安检口,时间紧急,都从VIP口进入。原来,丁依然还在路上,他直到堵车发生的时候才真正着急了!而乙为了办理临时登记证明并照相,一直在楼上楼下地跑着,好像上演极品飞车的大片!

7:55,甲乙丙三人到达33号登机口,这是最后一道登记手续,才发现已经是全飞机乘客的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三人告知焦急的地面服务人员,倒数第一的丁在赶来的途中,应该在安检口附近,希望他们再多等一点时间。

8:00,这是当事人甲乙丙丁四人的飞机要起飞的时间,但飞机舱门关闭并语音通知乘务员“滑梯移位”时,飞机上只有甲乙丙3人。当即,丙给乘务员进行了反映。经查,丁的名字已经从乘客名单中删除!他们不等了。

事后得知,7:58,丁赶到了安检处,从VIP通道那里取得丙强行留在那里的登机牌,一路狂奔到登机口——22!忙中出错,他遗憾地跑错了地方,多跑了几十上百米,而不是第一时间下楼登机。由于他没有申明自己是晚到旅客,而这一段多跑的路已经足够让到他享受晚到旅客的待遇,说不定可以直接送到飞机下登机。

如丁在最后时刻登上飞机,那真是完美的一幕了!

结果,丁只得坐了一个小时后的飞机。四人在午饭时间终于聚齐。

好玩的是,答辩前得知,同样是参加答辩的某组也是因为误机而干脆取消行程!大家大笑,原来搞这一行的糊涂蛋还是蛮多的!(还不都是熬夜闹的!)

这辈子第一次差点误机的故事却是有惊无险,事后想来,颇多乐趣,于是简单一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846-246176.html

上一篇:忍不住秀秀我的生日礼物
下一篇:我和女儿相依为命的一天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向峥嵘 刘进平 曹广福 杨秀海 周春雷 马丽丹 吴怡 苗元华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