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沟昆虫多样性监测-安装马来氏网
5月3日 晴
记 录 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博士研究生,蒋雯
队 长: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清涛
队 员: 蒋雯
导 师 组: 程瑞、罗阿蓉、朱朝东
昨日顺利完成7个样点的马来氏网布设工作,今日还剩口岸方向的6个样点。前往吉隆口岸需要办理临时通行证,或者用护照过检查站。我们有了去年的经验,俩人都带齐了护照,便不用去办证大厅排队办理通行证了。
吃过早饭,见旭日初升,我们直接驱车前往口岸方向,计划从2600米海拔样点开始安装马来氏网。去年的冲色村2600米样点在一片幽闭的杉树林中,昆虫采集效果并不理想,马来氏网和黄盘也总被牛破环。今日我们便往上20米换了一片更开阔的林间草地。这里的植被和原来的样点相似但是离公路较远,不易被人发现,且这里非常开阔,降低了马网刚好安在牛道上的风险。前几年,吴老师年年都在这片开阔地扫网采集,张丹师姐曾在这发现了一个蜜蜂新种,这于我更是一片备受鼓舞的宝地。
开花的胡颓子科植物
含苞待放的小檗
低海拔的样点我们常设置于树林和草地交界处。这样既减少了植被类型的偏差,又利于我们利用刚过人高的小树干作为马网的支撑。同时,草地少有荫蔽处,可以让阳光充分照射到马网顶部,如此吸引昆虫向阳攀爬进入最高处的收集瓶口,落入保存液中。
结束一个样点,我们来到2400米海拔样点处。拐过最后的弯道,我们彻底傻了眼,只见我们去年需要花半小时爬上去的防滑坡,如今烟尘弥漫搭建了很多架子,正在重新修建。过往车辆也暂时无法通行。吴老师靠边停下车到前面打探消息,得知去年8月的泥石流毁坏了大部分的盘山路,这片山腰也被泥石流彻底冲毁。如今我们的样点荡然无存,甚至连通过都成了大问题,我们无比沮丧,但事已至此,只能寄希望于下面还有幸存的样点。
坍塌一半的路面
泥石流路段便道
加固坍塌山坡
口岸附近江中便道
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前方工地放行,这一等就是1个小时。我俩昏昏欲睡,就要掉头回去,前面终于放行,吴老师立马发动跟上前车。行至跟前发现双向的道路已经只剩靠近山体的一半,另一半已随泥石滚入湍急的吉隆藏布。泥石流所经之处也已毫无植被,昆虫的生境被破坏殆尽。我们继续向下走,不出所料,除了2200米在山脊上的一个样点未被破坏,其余的样点坍塌了,前往口岸的路都成了摇摇欲坠的单行道和在江心铺设的泥土便道。我抓耳挠腮,还好江对岸还有个江村,海拔应该有2000-2400米。我们掉头返回江村入口,温泉附近也成为了工地。向下来到江村大桥,此处海拔刚好2000米。过了大桥新建了一个检查站,工作人员向我们询问来意并留存了我们的证件和文件。
刚过检察站,我们便发现了一片废弃的工地宿舍,刚好是一片在峡谷之间的开阔地带。我们来到屋前,发现有块巨石从上滚下贯穿了房屋,真是令人心惊胆战。我们清理出一小片草地,支上马来氏网,这里人迹罕至也没有牛群,安装马网放置黄盘都是很理想的地方。真是“泥石流给我们关上了对面的门,又打开了这边的窗”。继续往村里走,又寻到一片好地方替代2400米的样点,这样“缝缝补补”,我们不断修正野外样点计划,最终只损失了1800米的样点。计划过几天去萨勒乡找找可替代的样点。
江村2400米海拔马网
2200米海拔马网
江村2000米海拔生境
被巨石毁坏的房屋
安装收集瓶
黑大蜜蜂访花
黄果茄
江村盘山路
眺望吉隆沟
温湿度仪
小檗结果
喜马拉雅斑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7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