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总靠激情来推动自己的行为,尽管激情可能是做事的一个开始。
但是,激情却无法成为永远的动力,永动机在这里也是不存在的。
更大的动力还在于动力机制,也许再加上约束机制,更广泛地说,就是管理机制才能成为更重要的动力,所以我说——管理机制是原初的生产力,是第零生产力。
小说《大秦帝国》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而变法的一个核心就是军功的奖励,商鞅前期在整个秦国的调研也是那些退伍老兵的悲惨生活,虽然打仗时很卖力气,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是这些却没有反应到退伍后的地位和待遇上。
军功当然要有评价指标,敌人的首级数量就是衡量一个士兵绩效的标准。
后来,首级也挺不好携带,到了杨过给郭襄送礼的时候,就变成了耳朵,当然,我个人相信,应该是一边单侧的耳朵,否则就有用两只耳朵来充数的嫌疑了。
——————————
对于士兵和军官的考核也是完全不同的,士兵要靠首级或耳朵来赢得奖励,而军官则要靠一场战役的胜负。
除此之外,上级军官和下级军官的关系在作战中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如果上级军官被杀或者被俘,则直接的下级军官回来后要被砍头的。
这就是大家拼命都要保护自己的顶头上司的原因。
当然,你也可以夺路而逃,不顾上级的生死,但是除非你不回去,投敌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去,否则回来就是一个死,而在那个年代(奴隶社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还有家属和亲戚吧?国家机器会收拾她们的。
也所以,部下的勇敢也不是他本人个性里就只是勇敢,而是靠后端的看得见也摸得到的管理机制进行保证的。
当我们看很多事情,会发现表面之下的深层次内涵,都是设计出来的管理机制。
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写到了中国社会有诸多的潜规则,这些东西的存在使得大家在明规则下作恶没有任何惩罚,而利用或基于潜规则还会有格外的收益,自然,明规则也就是个挡箭牌,潜规则大行其道,实际上起到了治理社会的作用。
——————————
商鞅之伟大,之作为改革家的鼻祖的地位也就体现在这里了,在他的体系里,没有任何潜规则,只有明规则,甚至他个人后来都收到自己规则的限制。就是没有证件是不能住店的。这一段好像历史里也有所提及,不仅仅是小说家言。
中国的社会治理过程中,领导人提出了大量的原则性说法,但是这些东西却是极难体现在具体的机制设计中的,所以,每每政令不出紫禁城,下面全是歪嘴的和尚,而上面则永远是正确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乃是没有把多层次的机制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各起自己应有的作用。
更悲剧一点的,一般大规模军队里还有一支专门的行刑队,在要求前进的时候谁退后就杀谁。这当然算不得动力,就是强约束而已。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88768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