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飞兄发了一篇新博文,介绍了他目前在再度回到美国就职的情况。
大家还是很关注的,毕竟,鸿飞兄一度是科学网上的第一名博(现在虽然是第二了,但是在我心目中还是第一),他在科网上出道早,且观点独特尖锐,文字功夫也还不错,引来大家的关注是理所应当的。
虽然我和鸿飞兄掐过几架,还说得很尖刻,我成了他笔下的“牛虻”,他在我笔下则拥有着六个“优点”,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我对他的正面评价。
看到他的往美国回流,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说上一说的。
首先,他的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不过由于科学网还不发达,所以为人关注的少,且那些回流的人多是因为实在受不了才走的。
而鸿飞兄在国内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我认为,也许别人有异议),基本上重要的资源和荣誉他都拿到了,且研究工作也做得不错(这个是鸿飞兄父子自道,不过我判断应该是真的)。如此的学者再度赴美,且在美国找到了更为合适的职位,这个还是会让大家深思的。
在美国的华人,其实还有很多更加优秀的学者没有回来,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华人“院士”很多,可是,这些人里面,愿意回来或者已经回来的不多,目前屈指可数。推断更多的这个层级的大教授不回来应该不是条件不够优厚的问题,而是习惯了美国式的科研和生活方式,回来有诸多不适应之处,干脆就一开始就不动那个心思。
而回来的这一批呢,更多是拥有比较深刻的“人上人”情结,不客气地说,就是中国文化里最糟糕的“级别”效应,在美国,这样的“人上人”感觉是没有的,可是在中国,到处都是。
也所以,一旦有机会当了“人上人”,会很享受的,再回到美国做那即便得了诺贝尔奖也只是多了一个固定车位的教授,反而会极其不习惯。
因此,往美国回流的学者里,多是不适应中国“人上人”文化的一批。
而鸿飞兄至少稍有不同,即使不是完全不同。
这就更加可贵了。如果在国内已经可以充分享受到“人上人”的感觉,却执意再次回到甚至需要重新创业的美国,放弃的东西可不是一点点。从美国到中国,放弃的只是高薪和别墅,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的屈膝(夸张一点说),而且会慢慢地弄到高薪和别墅;而从中国再回到美国,那些逢迎的笑脸当然地会全部消失,面对的全部是平等待你的神情和做法,作为“中国人”,大多是真不习惯的。
我甚至敢于断言,那几位在国内已经呼风唤雨的N人学者,经受再大的讽刺他都不会再回去了,因为那被人仰视总理握手的感觉回到美国可就再也没有了。
不过,鸿飞兄一次回到美国肯定不是中国科技政策的成功,什么才算我们政策的成功呢?那就是鸿飞兄再次回来,然后重新返回美国。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作为判据,我是否还需要解释得再清楚点?!
相关专题:海归“出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36018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