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比四年
十月份就要从灵比(Lyngby)离开到新单位就职。回顾在丹麦技术大学(DTU)学习、工作的四年:是在2018年博士毕业后,先两年博后,再两年Researcher。这四年好似又做了一个博士周期,经历了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做博士生的导师(确切地说是副导师,因为Senior Researcher/Assistant Professor及以上才能做博士生的主导师),第一次做硕士生的主导师,第一次作为PI申请项目,第一次做项目评审,第一次做博士答辩、学术会议的主持,第一次给博士生组织答辩委员会,第一次作为外校博士生答辩评审,第一次自己作为通讯作者跟杂志打交道,第一次做杂志的编辑,第一次被邀请做国际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
2020年初遭遇博后导师病故,见证一个课题组由盛及衰,帮助课题组剩余的博士课题顺利完成,终于在今年三月份送走了最后一位博士生。现在又要关张这个实验室,满是不舍,多有无奈。想起来课题组也是在2015年占用了一个做flow-injection analysis的大牛的实验室,才有了后来的规模。这属于系内的新陈代谢,新人来,旧人去,总要有旧人给新人挪地方。虽理解,但这个代谢过程稍显无情,对于一向重情重义的中国人来说,观念冲击很大。
系里正好借着翻修实验室的由头,来重组实验室,我们便如游牧般在一年内搬了两次实验室。物理空间是搬一次,小一次,直到现在拢共20来平米。实验仪器也在“割地”过程中流失。虽然仪器被搬走,俺也尽量宣称对其“主权”,保留随时使用的权利。办公室也要搬,我们敬爱的荣休教授Ulstrup在系里的办公室从单间,变成1/4间,不曾抱有怨言。他的旧办公室充盈各种书籍、纸质材料、八九十年代的博士论文纸质版、早年间参加学术会议和教学的手绘幻灯片,都得断舍离,大多扔掉。好在新新人类,材料都电子化,我只消一个下午,携电脑及硬盘,便也搬了个办公室。这几天,看到博后导师之前的办公室门开着,心颤,有种她还在的恍惚,想进去打个招呼,汇报一下近况。原来是一个年轻PI搬到了这间办公室。
教职,教职
要想挺直腰杆,保留实验室,甚至扩展版图,就得拿到教职,成为faculty member。途径有二,一是拿到大项目,有奶便是娘,系里自然要用教职把你套牢;二是系里有tenure track的公开招聘。在节省预算的大背景下,我们系已经至少五年没有公开招聘了。“博龄(PhD age)”已近四岁,再做博后不智(纯属个人看法)。项目申请也颇不顺,俺只好着眼于其他学校的公开招聘。尤其去年底申请starting grant再度失利后,遂决定试水自由市场,流连于各招聘信息站,提交申请二十有余。进入面试阶段的有三个,简述如下。
最先是今年一月面试的瑞典某校tenure track,过程透明,面试委员会和善友好,给自己积攒了不少经验。承诺的课题组启动资金较为丰厚,含一博士、一博后。在线上讲了研究工作,并试讲了教学。无奈技不如人,排在第二顺位。
二月份面试了爱尔兰某校Lecturer Above the Bar。惊喜于自己的入围,因为爱尔兰的体系下,都是从Lecturer Below the Bar(非终身合同)做起。Above the Bar 是终身合同,且薪水颇为可观,虽然启动资金很少,教学又多,但也不失为一个选择。面试过程平淡无奇,没起波澜。结果自己只排在第四顺位,仅是appointable。后来想想,自己可能只是作为分母陪衬以保证他们的最低面试人数。
总结两次面试的经验,认识到公开招聘的教职依次看重:(1)科研能力及方向契合度,(2)教学经验,(3)项目申请经验,(4)跟工业界的联系,(5)服务社区的经历和意愿。俺在(2)上尤其薄弱,不会丹麦语的前提下,在DTU参与教学少,只能拿在爱尔兰读博时的助教经历充数。好在DTU有给新教师的培训课,既然不能教学,那就学一下如何教学吧。集中上课的一周,学好了第一模块,收获了一些丹麦学校推崇的教育法,尤其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认识到了设计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的重要性,掌握了几个提高学生听课参与度的技巧。教学技术是简单的,最关键的是了解到跟以往认知大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而是让学生“学”到。
五月份得到同在丹麦的奥尔堡大学(AAU)tenure track的面试机会,六月份二面的时候得以平生第一次去到这个号称丹麦第四大城市。讲了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我用了去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一个中科院二区杂志上面的工作,细致且足够深入(在此特别感谢第一作者的努力工作)。试教学运用了在DTU新学的教学方法,加以在线下,互动良好,氛围融洽。期间对奥尔堡这个新兴的学校和城市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终于在七月初得到offer,九月签合同,十月份便要开始在新单位的工作。
又见奥尔堡
这周三第二次来到AAU,见到了未来的同事,他们都很友好,且很有帮助。新的大组长主动要求帮我修改项目申请书,不胜感激。
期待接下来的几年,自己在异国他乡能建立起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课题组,进一步提升自己,尤其是教学能力,乃至开一门自己主导的电化学课。在此,必须要感谢DTU化学系,允许我能把剩余的项目经费和部分实验设备带到AAU,新的课题组可以立即成立起来。新课题组的网站也在建设之中,希望能尽快上线。
大约在年底会有一个生物电化学相关的全奖博士的位置,届时也会在这边公布。也希望能在明年招收一名CSC攻博的学生,拟研究方向是电催化、电化学传感器、或者生物燃料电池(请联系我的AAU邮箱:xixi@bio.aau.dk)。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