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有光
刘闯同学:
您好!看到来信提出的设想,关注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心情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您提的问题,曾有多人也提过类似的问题,觉得不便说明。既然您一再希望解答,那么仅对所提问题,简要谈几点看法,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原谅:
(1)与您的“引黄济京”设想类似,我国北方只要什么地方短缺水资源,通常一些人的思路就会想到黄河。因此便产生了“引黄灌溉塔里木盆地”、“引黄灌溉河西走廊”、“引黄灌溉内蒙古大草原”等一类设想,甚至还出现了相关的提案。
其实,沿黄各省形成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历史的既成事实。为了解决沿黄各省争用黄河水的矛盾,国务院早在1987年就制定了一个关于沿黄各省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注:扣除了冲沙流量,参见表1)。假如黄河水量无限多的话,那么“引黄济京”、“引黄灌溉塔里木盆地”、“引黄灌溉河西走廊”、“引黄灌溉内蒙古大草原”显然统统都可以实现,同时也说明那些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搞“南水北调”的人,脑子肯定出了问题。然而,黄河之水早已是车水杯薪矣!如果不是国家严格控制各省用黄行为,黄河断流数千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河,多少年前就可以变为既成事实。
表1 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亿立方米)
省 区 |
青海 |
四川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陕西 |
山西 |
河南 |
山东 |
河北 |
总计 |
水 量 |
14.1 |
0.4 |
30.4 |
40.0 |
58.0 |
38.0 |
43.1 |
55.4 |
70.0 |
20.0 |
370 |
百分比 |
3.81 |
0.11 |
8.22 |
10.81 |
15.84 |
10.27 |
11.65 |
14.97 |
18.92 |
5.41 |
100.00 |
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山东河段。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2天,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天,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基本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是以人为原因为主,一方面因天然来水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利用水资源,大水漫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用水量已超出黄河的可分配水量,并缺乏全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费太低,浪费水现象普遍存在,黄河流域节水经济大有潜力可挖。
(2)在“山西北部开挖河道,使黄河与桑干河等邻近河流贯通”,难度较大,也不是最佳方案。原因是:
①黄河与桑干河之间,被管涔山阻断,若要沟通黄河与桑干河,两地高差悬殊,施工难度较大,甚至要上提水工程。需要指出的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总扬程是636米。黄河如果能够自流入桑干河,那么山西何必上马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呢(见下面)?
②最近二十年间,由于北京缺水,小浪底水库已多次向北京输水应急。也就是说无需修“黄河与桑干河”工程,现有的平原水利工程,就可以向北京调水。譬如:根据2011-01-24《京华时报》报道:“北京今年将首次启动‘引黄济京’工程,预计将每年调入3亿立方水。”
(3)山西省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经国务院批准已建成万家寨引黄工程,该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段,主要任务是供水、发电、防洪、防凌。万家寨水库总库容为8.96亿立方米,每年向内蒙供水2亿立方米,向山西供水12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
(4)关于治理中游黄河地区的泥沙问题,我有一篇论文,题目是《综合治理黄河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及库布齐沙漠的对策》(《水利经济》2004年第3期),兹寄上,仅供参考。
烦请参见:《科学调配黄河水资源与中上游沿黄诸省高效用水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16491
顺颂
学习进步! 2011-9-20
附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刘闯“引黄济京”具体设想
具体设想是:在黄河的转弯处(河套平原末端),即山西北部开挖河道,使黄河与桑干河等邻近河流贯通,支援北京,天津等华北的工农业用水,同时在黄河的又一个转弯处(山西最西南端)修建新的水利工程(在陕西省渭南市境内),类似于长江三峡工程,达到拦截中游来水来沙的目的,当然工程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比如可以大规模采沙用于秦川的社会建设或者填补山西陕西之间的沟壑,达到便利交通沟通东西的目的。工程很大,可能会以牺牲渭南市的某些地方(如华阴市等)为代价。当然工程蓄积的水资源可以缓解西安等周边市县的工农业用水紧缺的状况。关中水系发达,通过工程和嘉陵江,汉江等水系联通,从而补水于长江,使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具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黄河中下游的工农业用水。由于新的水利工程,加上原来的三门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实现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段)的改造是完全可以的,对大堤加以修整,使之成为人工运河,那么北方也就多了一条“黄金水道”,以此为契机,京杭大运河北方段加以疏通整治,实现全区域的贯通也是可以的,这样南北也多出了一条人工的“黄金水道”,为沟通南北提供便利。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 刘闯 2011年9月20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霍有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3560-48847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