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理学五原理
1.安全生理需求原理
生理需求是人体身体维持正常平衡状态所需要的物质或动机,一般的生理需求包括水、空气、食物、衣服等物质和睡眠、运动、性欲等动机。如果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生命危险。
安全生理需求原理要求从生理层面上满足人体对安全的需求,即预防对人体生理健康有害的事故发生,控制影响生命安全保障的不安全行为,治理损害人体健康的恶劣环境条件。当人体注重到安全对生理需求的重要性时,认知到安全的必要性时,就会从主观状态上追求对安全的需求,正如人体对水、空气、食物的追求一样强烈。当人体在危险事故中受到伤害,或在恶劣环境因素中人体健康受到威胁,出现疼痛、眩晕、恶心、疲劳、迟钝、等生理反应现象时,人就会产生对安全的迫切感和感觉到安全的必要性,产生对安全的需求。安全生理需求原理强调,安全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人进行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条件,鼓励人从生命安全、生理健康的角度上重视安全的必要性,抵制不安全行为和危险因素。
2.安全生理感知原理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人体的感知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中枢系统,产生感知。人体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肤觉、运动觉等,人体的这些感觉既能够接受外部环境信息,又能感知自身身体所处的状态。
安全生理感知原理是体内神经系统反映内外各种环境中安全因素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反映,是内外环境中各种信息作用于感受器,转换为神经冲动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达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产生相应的感觉。在外部各种环境因素中,人体各种感知器官都有各自对某一种环境因素形式最敏感的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感觉器官的有效刺激,而各种刺激的强度也是有极限阈值范围的,这就决定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大小。当环境因素超过人体生理你所能承受的安全舒适标准时,生理感知系统会产生相应的非正常反应或逃避动作,具有感知识别安全物质的能力。
安全生理感知原理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当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产生感觉,对信息进行安全辨别、加工和控制来支配人体的行为动作。当人体在进行劳动作业时,安全感知系统主要是通过感官、神经和运动三个系统与外界直接地发生关系。安全感官学原理主要研究人体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系统来进行安全信息的识别和反应以及如何做出合理的安全回应的学科。安全生理感知原理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的堆积,根据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特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安全与不安全因素的选取、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3.安全生理反馈原理
安全生理反馈原理指的是当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异常、危险、潜变、特殊信息传递到人体大脑时,大脑会根据已形成的安全道德水平、安全伦理思想和安全意识来进行决策判断,做出有方向的、有目的性的生理反馈,来完成人的安全生理响应。当周围环境条件不同和事故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不同时,人体会反馈出各种不同的生理响应,如兴奋、谨慎、粗心、麻痹大意、疲劳、乏力等症状,而这些反馈症状会对人体的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安全生理反馈原理也包括人体机体各种生理特征指标也会因外界事物和环境特征的异常而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如人体的血压、心率、呼吸率、体温发生非常规变化跳动,机体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出现异常现象,这都是对外界不安全因素的反馈信息,警示人体对危险事故因素做出预防和防治措施。安全生理反馈原理的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1)外界不安全因素作用于人体时,人体会通过大脑决策做出相应的生理反馈,这这些反馈特征一般通过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呈现,从而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异常特征。因此安全生理反馈原理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信息中安全与不安全、健康与不健康因素的一种判断与识别。对同一性质刺激,刺激信号的强弱、数目与可辨性、持续时间、清晰度等,都会影响反馈时间的长短。而生理反馈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运动速度、运动类型、运动方向和操作方式等。
(2)人们可以根据安全生理反馈原理,由人体所反馈出来的异常生理特征和响应动作,来研究分析外界环境中的恶劣或不安全因素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根据人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可靠性,从生理上来分析不安全因素对人体安全行为和事故率的作用机制。
(3)安全生理反馈原理为人体发掘危害环境因素和察觉人体安全行为能力的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安全生理反馈原理可以进行相关的极端环境条件危害和职业健康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4.安全生理稳态原理
安全生理稳态原理指的是人体的生理状态只有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时,才能保证机体正常运行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安全生理稳态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体生理稳态包括体内能量、温度、氧气、酸碱、水盐等各方面的稳态平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都会对生理健康造成影响,从而也影响人的安全行为作业能力。当人体机体由于受到外界不安全因素发生生理变化出现不稳定情况时,人体在神经、体液和循环系统的自身控制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作用,产生机体组织、器官、系统形态和技能上的改变,来维持生理的稳态状况,来控制人体的处理事故和做出安全决策的能力。安全生理稳态原理就是一个从使人体对外界异常环境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调整过程,提高人体的生理适应能力,对指导安全作业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如人在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心率会平缓,满足人体的正常呼吸作用;而当人体开始工作劳动时,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中进行劳动时,人体的心跳会开始加速,加强心脏的供血供氧动力,加速血液循环作用进行全身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与代谢物排泄,来满足人体在特殊劳动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稳态状况,以此来保障人体安全作业的完成。
5.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原理
在从事各种活动时,人体一般总是完成一定的体力工作量。人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体力工作量可以用作业效能来表示。作业效能是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能力特征,综合体现人体所储藏的内部潜力。人体生理因素对作业效能的影响,会因作业者的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况不同而产生差异,在20~30岁之后,心血管功能和肺活量下降,氧上限逐渐降低,作业能力也相应减弱。在同一年龄阶段,身材大小与作业能力的关系远比实际年龄更为重要。性别对于体力劳动作业效能,由于生理差异较大,一般男性的心脏脉搏最大输出量、肺的最大通气量等均大于女性,故男性的作业效能也较强于同年龄的女性。而对于脑力劳动,智力的高低和效率与性别的关系不大。
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学原理是指人体完成的体力负荷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能够承受的工作负荷能力评定。完成体力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作业负荷强度越大。人体的作业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不仅作业无法顺利进行,而且会使作业者处于高度应急状态,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生理作业效能学就是对作业者承受负荷的状况进行准确的评定,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防止作业者在最佳负荷水平以上超负荷工作。
参考文献:
游波,吴超,杨冕. 安全生理学原理及其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 23(12):9-15
吴超,杨冕.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22(11): 3-10
吴超, 杨冕. 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J]. 湖南安全与防灾,2013, (2): 42-4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89096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