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安全类人才的6项要求
文章摘录自:吴超.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安全, 2025, 46(02): 64-73.
一、懂职业安全
作为安全类专业的毕业生,基本的职业安全素质、知识和能力需得到保障,然后才是拓展到新质生产力领域。
①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具备扎实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胜任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具备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知识。
②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由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质安全类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关注安全生产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积极学习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③沟通协调能力。新质安全类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④会开展安全教育。新质安全类人才需用先进的安全理念去影响与其关联的所有人,包括企业领导、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及各级的员工,并能担任讲师,开展安全培训。
⑤应急处理能力。新质安全类人才要熟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流程,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技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做出判断和决策、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⑥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新质安全类人才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时刻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任何可能威胁到安全生产的因素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二、知专业技术
作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安全类人才,不仅要懂管理,还要懂得相关的技术和生产工艺。
①能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能更深入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潜在风险点,准确地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②能促进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知识,就能与技术人员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能与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推动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发展动态,能将其引入安全管理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与质量。
④能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知识,就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作用,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个人价值。
三、会更新知识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安全类人才非常需要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能适应科技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和发展迅速,需要有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技术和方法。职业安全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适应新质安全管理的需求。
②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过程日益复杂,涉及的技术和设备种类繁多,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职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有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识别和控制风险,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先进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如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安全大数据分析等,职业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能显著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④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职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最新的要求。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知深化能力
深化工作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个人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有了深化工作的能力,才能符合以下要求:
①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能不断更新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行业动态,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具,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②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学会有效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展现领导力,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推动团队发展。
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能为自己设定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有效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④能持续提升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五、面向新安全
新质安全类人才需要能够面向新领域的安全问题,例如:
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带来的新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数据隐私、数据安全、AI技术的恶意使用、系统安全以及由新技术引入的潜在风险。
②新能源科技及产业带来的新安全挑战。如电力系统稳定性、光伏系统的安全风险、储能系统的安全风险、氢能生产的安全问题等。
③新金融科技及其普及带来的新安全问题。新金融科技及其普及带来了众多新的安全问题,如数据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
④新生物科技及产业带来的新安全问题。如生物技术的误用与滥用风险、生物安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伦理问题、生物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交叉融合风险、生物安全监管的挑战、生物危害索源等。
⑤低空经济带来的新安全问题。如空中交通管理与安全监管、无人机应用带来的安全风险、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低空经济新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等。
⑥深地、深空、深海开发带来的新安全问题。深地、深空、深海的开发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其开发过程带来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⑦银发产业带来的新安全问题。银发产业带来的新安全问题涉及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金融安全等多个方面。
六、面向新科技
新质安全类人才之所以需要面向新科技,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升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为安全人员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工具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安全人员可实时监测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工业系统的运行状态,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异常行为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等。
②增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新科技的应用使风险监测更加及时和精准。例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可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快速监测和预警。通过对大量风险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安全人员可更准确地预测生产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从而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安全风险的预警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③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新科技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也极为重要,智能化装备,如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可在复杂或危险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减少救援人员的风险暴露,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如应急通信网络、指挥调度平台等,确保了信息及时获取和有效利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快速部署。
④推动安全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的革新。新质生产力的引入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在制定管理计划和管理策略时,需依赖实时数据分析,而非仅依赖经验判断。
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人员需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科技,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科技赋能,将安全防护网织得更细、更密,才能护航安全生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7768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