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56:安全观塑造方法
1. 安全观塑造的基本原则
安全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需要安全,人既是安全的动力也是安全的主体,是安全管理中最基本要素,将人本安全管理放在核心位置,重视人的需要,充分体现安全观以安全生命观和安全价值观为首要原则,使塑造主体产生认同感。
(2)坚持安全系统方法论。安全观的塑造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随社会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是每个人人一生的追求,应实事求是,结合安全需要和安全目的有效进行安全观的塑造活动。
(3)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安全观的塑造过程应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能动性,以内塑造为主,以他塑造为辅。安全学科具有跨时空、跨领域的综合特性,不仅要安全观植入塑造主体心中,更要通过多样化的他塑造途径引导主体形成大安全观。
(4)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安全观的塑造强调塑造主体的自塑造和塑造环境的他塑造相结合。自塑造主要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为主,同时他塑造应充分发挥主动引导、主动教育、主动管理及主动反馈的功能。
2. 安全观的塑造思路
基于安全观内涵、塑造机理及塑造原则,在进行具体安全观塑造活动时,以安全观塑造主体为对象实施“3步走”,即主体通过学习和积累安全知识和技能实现初步塑造,属于塑造安全观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塑造主体的主导作用;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安全实践活动将安全观进一步强化,属于塑造安全观的外化过程;最后塑造主体和外界环境进行相互交流以获得全方位、多层次、内涵丰富的安全观,并将行为表现反馈以检验他塑造因素是否合理,属于安全观塑造的互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塑造安全观的“三步走”思路
3. 安全观塑造的常见方法
安全观的塑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结合安全观的塑造机理、塑造思路,可利用自我知觉理论、需求理论、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强化理论等主要理论工具,提炼出安全观塑造的常见方法,各理论工具及其常见方法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观塑造的主要理论工具及常见方法
主要理论工具 | 理论释义 | 常见方法 | 方法释义 |
自我知觉理论 | 主要阐释行为是否影响态度;可帮助主体更好认识自我,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 |
自我教育法 | 主体通过学习和积累安全知识和技能主动形成安全观;或主体不断对自我的思想、行为等进行反思与教育,使主体行为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
需求理论 | 根据个人活动的内在需求来理解、改造和纳入一定的价值准则。安全观的塑造以安全需要为基础。 |
期望激励法 | 以激励和强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利用角色期待产生的效应,正面激励安全行为,弱化不安全行为。 |
沟通理论 | 将信息在个体或群体间进行传递并获得理解的方法。包括单向、双向和多向三种方式。 | 问答讨论法 | 通过问答方式与人交谈,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引导人形成正确的安全观。 |
情感启迪法 | 用情讲理,让主体从内心深处理解并产生认同感。 | ||
社会学习理论
|
主要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
氛围感染法 | 当主体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感染,自愿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行为,以约束不安全行为。 |
情景模拟法 | 根据安全目的设置类似于真实情景的局部环境,让主体获得身临其境的操作、判断和决策感受,实现主体产生自主保安的目的。 | ||
强化理论 | 探讨刺激与行为的关系,多运用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利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影响行为后果。 | 强制服从法 |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操作规范等强制约束或弱化主体的不安全观和行为。 |
代币管制法 | 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促进更多安全行为出现,或用惩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方法。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476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