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交叉综合学科该引进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精选

已有 8576 次阅读 2019-6-1 20:04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交叉综合学科该引进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以安全学科和自己学生为例

 

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人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从个人和课题组自身研究领域需要出发,这种思路是最普遍的:自己和自己团队干啥的就选啥类型的人,这是课题组或课题组长挑选引进人才的最朴素的出发点,以此思路出发,之后就是按人才已有业绩的多少来做二次筛选了。

对于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选人才首先是从支持需求出发,所在单位的强势学科人才引进经常受到单位的相对大力支持,接下来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认人才“帽子”和业绩的绩点数数,谁帽子大和点数多就让谁通过。至于具体学科方向和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单位一般是不清楚和不加考虑的。

除上思路以外,还有从国家需要、从社会需求、从跟踪前沿需求、从拿大项目需求、从照顾关系需求等等,来挑选人才的。

但从学科的属性和发展规律来挑选人才的,感觉很少有人把这当做挑选人才的依据,但个人觉得这种思路很有意思,什么类型的人才适合什么学科的发展?个人觉得这是有科学规律的,人才选择也需要符合科学规律的。别的学科我不敢乱说,下面以自己熟悉的安全学科来举例。

在国际上,安全学科是业界公认的大交叉综合学科,安全学科涉及理、工、文、管、法、医、政治、经济、教育等,具有大交叉综合属性,对于复杂安全系统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跨学科系统工程问题。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科学的问题。有关论述已有很多文章,这里不多写了。

基于安全学科的属性,个人认为,安全学科人才最重要的特质是文理兼优,特别是从事安全学科的中上游领域研究,文理综合素质都高的人才正好与安全科学的属性契合,由此可以推论:

从真正意义的安全学科看,挑选和评价安全学科的优秀人才,必须从文理兼优多方面去考核和评估,具体举例说,安全学科的优秀人才必须是既看SCI论文又看SSCI论文、既看CSCD论文又看CSSCI论文、既看技术层面的成果又看社会科学层面的业绩。

同样的,如果招收符合安全学科属性的研究生,最好是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兴趣的,即既有扎实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科学思维和分析复杂综合问题能力,当然良好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是必须的。

很遗憾的是,与国外不一样,国内目前的安全学科被放在工科领域(尽管毕业生大都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这本身就违背了安全学科的属性。而且,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来自工科领域,因此,教师和研究生所从事的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处在技术和工程的层面或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与相关的理工科专业做类似的研究,即同吃一碗饭,所做的东西不是安全学科自身主流的领域。这样,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在相关专业授予学位也一样的合适,比如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的学位论文,在采矿工程专业授予学位才是天经地义,做土木安全技术研究的学位论文在土木工程授予学位才合情合理,做化工安全技术的学位论文在化工工程与技术专业授予学位更好,等等。反过来说,如果照国内高校现在这种情况,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学位点真的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保持2011年前的状态就可以。

更遗憾的是,本来应该属于安全学科的文理兼容主流研究,反而成了安全学科领域的另类。而且,做出文理交融多样业绩的安全学科研究者和毕业生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认可和评价,他们的综合业绩经常需要丢弃一半去适应现有单一学科的评价体系,这是非常不合理、不公正的,也是严重阻碍了安全学科与国际接轨和可持续发展。

 

写到此,俺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生王秉(科学网—wangbing187717的博客 - 王秉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53670  )获得2018年度中南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时,与主持人的两段对话(内容略有修改),来说明个人对安全学科人才的认识。

问:王秉作为您的学生,您在指导他进行学术科研研究的过程中,您最看重他的哪项特质?

答:哈哈,有两方面吧:1)安全科学是大交叉综合学科,出色的研究者必须文理兼优,王秉的特质是综合素质高,这正好与安全科学的属性契合,因此王秉找对了能够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研究领域;2)安全科学上游理论研究需要很有思想的研究者,做学问才能有高度和成体系,王秉的另一特质是他在学术方面很有思想,思维能力远成熟于同龄人,他虽然年龄比我小一大截,但他的学术思维能力与我相当,因此我们之间没有学术“代沟”,是很搭的一对。

问:作为您的学生,您在指导他进行学术科研研究的过程中,哪项学术成果令您印象最深刻?

答:了解了王秉的两方面特质,就可以猜到他的学术成果的特点。王秉是我指导毕业的上百位研究生中学术成果最多的一个,他的成果既有高度又有奠基性,而且能成体系,故能很快出版成专著或教科书,比如已经出版的《安全文化学》和已经完成书稿的《安全信息学》,都是可以作为教科书的新专著;又如,他是我校理工医科研究生中能在CSSCI期刊源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而且部分是我校列为人文社科的A/B类期刊;再如,他能在JCR1、2区安全领域国际主流期刊上,连续发表6篇介绍中国安全学科领域进展的系列综述长文,这是安全界很多专家都做不到的,这个系列文章也是首次让世界系统了解中国的安全学科发展状况。哈哈,我以他为荣。

下面再分享一段王秉提前毕业的原因。王秉在今年5月已经提前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科学网—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 王秉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53670&do=blog&id=1181498  ),他的硕博连读时间为四年,比按正常硕士和博士两阶段毕业需要走完的时间节省了两年。以下是我在今年4月份为王秉提前申请博士毕业写下的申请报告(内容略有修改):

王秉本科于2015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毕业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毕业生)。2015年秋被保研到中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学术型硕士生,2017年转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博士生。该生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特别在学术研究方面极为突出。从2015年在中南大学读研以来,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含独立发表的部分科普文章和非一二作者的文章)。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发表SCI/SSCI/CSSCI/CSCD论文60篇(含录用4篇;第一作者56篇)。其中,SCI与SSCI论文10篇(JCR1区论文7篇),CSSCI论文30篇(校人文社科A/B类期刊论文5篇)。同时,与导师一起出版专著或教材6部(其中两部为第1作者,1部为第2作者,1部为第3作者,两部再版教材为第2和第3作者)。该生在读研期间获得了多项学术奖励(如2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和荣誉(特别是2018年被评为“中南大学2018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与“优秀学生标兵”,以及2017年被评为“十佳优秀研究生”等)。按照学校人事处人才引进学术分计算方法,王秉的学术总分数已经超过特聘教授业绩分数的要求。鉴于该生的学术业绩特别突出,并完成了博士生规定的学分和博士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特同意让王秉提前毕业,请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给予批准。

(俺今年再不招收研究生了,写此博文为记)



幻灯片2.JPG

幻灯片3.JPG

幻灯片5.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182496.html

上一篇:60年前高校职工的年终奖是多少?请瞧瞧!
下一篇:交叉综合学科理论成果或论文容易被误判的典型原因
收藏 IP: 222.247.123.*| 热度|

8 郑永军 陈毅红 武夷山 周春雷 黄永义 孙颉 姚伟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