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认识正肆虐在俄罗斯的“炭疽”

已有 4228 次阅读 2016-8-4 08:4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年自从入夏就热得不寻常,夏日避暑胜地莫斯科都热的发高温预警。就连西伯利亚的冻土层都融化了,这次解冻导致当地爆发了一场大型炭疽菌病……

 

新闻报道称,一具解冻的驯鹿或者人类尸体造成致命炭疽疫情在俄罗斯乌拉尔北部耶摩半岛上的驯鹿牧人中爆发。

 

“炭疽”是什么?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污染的畜产品和从外周污染环境吸入而传染,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皮肤炭疽最常见,约95%的病例为皮肤炭疽。炭疽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肺炭疽虽较罕见,但病情严重,病死率很高。

病原学的解释:炭疽杆菌属需氧芽胞杆菌,为粗大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炭疽杆菌对日光、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但其芽孢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方法均不能将其杀死。可形成荚膜,有荚膜的杆菌致病力强,荚膜及毒素是此菌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出血。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炭疽

(一)流行环节

1.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食草类动物,以牛、羊、猪等家畜多见。肉食动物虽然为低感染动物,但也可能为炭疽的传染源。炭疽患者也可作为传染源,但较少见。

2.  传播途径(传播方式)

主要有以下 3 种形式。

(1)皮肤接触: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附属品或半成品而引起皮肤炭疽。

(2)呼吸道吸入:因吸入含有炭疽杆菌或其芽孢的气溶胶、尘埃而导致肺炭疽。

(3)消化道食入:而进食未充分烹饪的带菌食物可引起肠炭疽。

其中皮肤直接接触病死畜及食用未经煮熟的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

3.  潜伏期

皮肤炭疽为 3~10 天(多5~7 天),肺炭疽 1~7天,肠炭疽 2~5 天(亦可于 24h 内发病)。生物恐怖相关皮肤炭疽 1~10 天,吸入性炭疽 5~11 天。

(二)流行特征

炭疽的名称来自古希腊文“anthrakos”,意思是煤炭,因典型皮肤炭疽的黑痂而得名。炭疽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我国《黄帝内经》和《急救仙方》中已有记载,祖国医学在防治炭疽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元前300 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已描述此病。1780 年 Charbert 首先记述了动物炭疽病。1876 年Koch 获得炭疽杆菌纯培养,进而阐明了炭疽的发生和传播方式。

炭疽呈全球性分布,主要在南美洲、东欧、亚洲及非洲等地区。我国全年均有发生,多数为散发病例,偶有局部流行,以西部地区发病率较高,但发病患者数已明显减少。

如何预防控制?

由于炭疽主要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为少见,因此重点要做好动物炭疽病的防治。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1)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使群众了解炭疽病的巨大危害、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播方式、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广播、电视、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与宣传画、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炭疽病的警惕性,发现人、畜中发生的可疑情况立即向卫生部门报告。

(2)做好对动物的检疫。认真做好动物皮、毛、饲料及畜肉类的检疫,严防病畜的皮、毛、肉流入市场。

(3)有计划做好牛、羊、猪、马等畜类兽用炭疽疫苗的免疫接种。在人群中,对皮毛、放牧及饲养家畜者、兽医等职业人群接种炭疽疫苗,采用皮肤划痕法,每年 1 次。

(4)一旦发生可疑的或确诊的炭疽疫情,要立即落实以下措施:①患病的牲畜应立即宰杀、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地下 2m 以下,严禁剥皮或煮食。②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③疫区要严格管理,必要时可封锁疫区。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物品要严格消毒。患者的衣服、用具、分泌物、排泄物、医疗垃圾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高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等)、高压蒸汽等方法消毒。④病畜、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8 天。必要时可用四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预防,并同时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⑤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防护。严格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眼罩、口鼻防护用具等。



本文由王芳摘编自贺雄, 王全意主编的重点传染病识别与防制 (2016年6月)一书第十二章,内容有删节。



ISBN 978-7-03-048906-7

根据国内外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我国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重点传染病识别与防制 从我国法定报告的39 种传染病中选择出 21 种重点传染病,加上近年来对人们健康构成威胁的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对其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突出其识别与防制技能。本书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传染病诊断标准、诊疗及防制方案,结合国内外防制进展及我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实践经验撰写而成。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切实提高临床医师识别、处理传染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临床医学、护理、口腔、药学、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学习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参考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994397.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出版“生物分子网络分析与应用”专题
下一篇:NSR展望 | 中国有很大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排放峰值
收藏 IP: 120.13.143.*| 热度|

2 许培扬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