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创新是科学与艺术的生命:看世界级大师的创新 精选

已有 7426 次阅读 2016-6-24 08:30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多年来李政道先生热忱倡导科学与艺术之交融最近又倡议于新千年肇始之十月在京举办一次科学与艺术论坛和作品展览受到科学界和艺术界的热烈响应我也被其感染并受政道先生之嘱托组织收集了一批自然科学各学科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和摄录的绚丽图片在赞叹自然界造化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之余不由引起了我对科学与艺术之生命及其追求的思索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规律创造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实践活动和知识结晶科学从不满足于已知的知识而是不断地质疑已有的知识体系追求新的发现探索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理论与方法攀登新的高峰

图1 爱因斯坦


哥白尼的日心说创造了新的宇宙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起了牛顿力学之后人类在时空观上的一次革命量子论开辟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结构和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的新纪元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标志着人类解读生命现象遗传密码新的突破地球大陆板块及其漂移学说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创立标志着人类对地壳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神秘浩瀚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理论创见……科学有无止境的前沿科学家的志趣就在于不倦地探索客观规律和创造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图2 DNA双螺旋结构是生命遗传密码的载体


艺术是人类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客观纪录与反映也是艺术家心灵感受及其情感独特的表达与描述


图3 魏格纳及大陆漂移说


艺术不仅需要对客观世界深刻的观察与体验而且需要艺术家独具匠心的概括和表现


图4 宇宙大爆炸模型


中外艺术家尤其是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将创新视作自己的艺术品格与生命无论是莫扎特贝多芬还是刘天华冼星海聂耳无论是达·芬奇罗丹毕加索还是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无论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歌德还是李白杜甫鲁迅和巴金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图5 贝多芬及其交响乐


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求索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科学给予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科学家的追求在于造福人类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最高层次的与人为善


图6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科学研究的对象———无论是宏观的宇宙和海洋还是微观的物质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本身都蕴含着自然美


图7 罗丹及其思想者


科学实验不断发现与揭示自然现象中的隐含美分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多彩的光谱电子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使人类可以看到细胞分子和原子尺度的微观世界结构和表面的神奇图画遥感微波和多光谱高光谱成像可以获得的多姿多彩的地球全息图像哈勃望远镜已经拍摄到的火星和银河系前所未有的图像等等向人们展示了不断发展的科学实验所揭示与发现的自然美 

图8 徐悲鸿及其群马图



图9 齐白石及其群虾图


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存在理性美牛顿三定律对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描述狭义相对论对质量能量转换关系的概括是何等的简洁与优美数学本质上就是追求对数和形及其变换最优美最简洁的表达数学也成为描述科学规律不可替代的工具数学方程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描述本身就是科学中的理性美如麦克斯韦方程对电磁场的概括与描述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对黏性流体运动规律的描述混沌与分形函数所描绘的自然现象中的混沌和分形的美丽图景等


图10 AMS下的原子围栏



图11 “风云号”卫星及拍摄到的云图



图12 哈勃望远镜及银河系


艺术也总是以真善美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反映描述和表达艺术家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引导鼓励人从善向上弘扬人类高尚的情操品格和道德谴责鞭挞罪恶歌颂和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创造丰富多彩优美的艺术种类与形式艺术形象与品味艺术流派与风格艺术也是人类创造力升华的结晶人类文明进化的象征

可见真善美的确是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与追求科学家与艺术家在研究和描述的对象创造新本质及其真善美目标追求等方面是完全相通的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朵奇葩也是人类文明大厦的重要支柱



本文由王芳摘编自路甬祥《回眸与展望:路甬祥科技创新文集》(2016年5月 第1版)第四篇之《创新是科学与艺术的生命 真善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一文,内容略有删节。该文为本文为路甬祥2001年5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ISBN 978-7-03-047714-9


路甬祥院士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科研管理专家,长期工作在科研、教育和管理的第一线,阅历丰富,成绩斐然,德高望重,对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技与社会发展等问题有深刻思考和成功实践。他还非常重视科普和咨询工作,撰写、发表了许多有关文章,务实求真、见解深邃,在高校师生、科技人员及各界人士中始终影响广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路甬祥院士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汲取启发和教益,《回眸与展望:路甬祥科技创新文集》选取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关科技创新的文章131篇编辑成册,根据内容分为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创新文化与历史人物,科普、教育与人才共五部分,多方位地反映出路甬祥院士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变革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所期,汇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思想画卷和一份厚重的历史文献。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986491.html

上一篇:新型高效超级电容器电极材|《中国科学:材料科学》
下一篇:自下而上制备褶皱石墨烯 |《中国科学:材料科学》封面文章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8 张家峰 武夷山 李土荣 檀成龙 秦占杰 徐令予 徐旭东 陈楷翰 汪育才 杨正瓴 晏成和 马志超 强涛 shenlu xlianggg biofans guhanxian tm66jjb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