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世界首台性能超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研究成功 精选

已有 16181 次阅读 2016-6-20 16:20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6年第7期出版了题为:“The Sunway Taihu Light Supercomputer: System and Ap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系统介绍了世界上首台可以提供超过10亿亿次(100PFlops)量级峰值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软、硬件系统,能源系统,全新“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的系统架构,以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诸如地球系统模式、分子动力学等重要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

该文由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博士等负责撰写,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教授担任通讯作者。


左:杨广文,现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右:付昊桓现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由中国自主设计与研发,并由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负责管理与运营。作为世界上计算能力最强大的计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投入运营初期便已经在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流体力学、勘探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月20日在德国公布的世界高性能应用领域的最高殊荣——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的6个提名应用中,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相关研究占据了3个,这也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重大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高性能计算技术为核心的超级计算机成为求解科学应用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已经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的支持下,中国的超级计算技术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神威蓝光”等一系列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研发与使用,中国在高性能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得以研发与问世,成为世界运算能力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同时,也标志着世界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从亿亿次(10 PFlops)跨入10亿亿次(100 PFlops)的门槛。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理论计算能力为125 PFlops,实测LINPACK性能93 PFlops,能耗比6.05GFlops/W。该超级计算机的核心计算部件是中国制造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每个众核处理器包含260个处理单元(包括256个计算处理单元和4个控制处理单元),可以提供超过3 TFlops的单芯片计算能力。整个系统包含40960个处理器,分为计算节点、超节点、计算机柜等若干个层级高密度集成。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架构图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目前已经在为包括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提供计算服务,并在诸如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流体力学、磁约束聚变能和勘探地球物理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性能结果。“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还将为更多前沿科学领域提供计算服务,推动相应领域快速发展。

了解详情

该论文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网站最新上线,敬请关注!

网址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IS/59/7/10.1007/s11432-016-5588-7?slug=abstract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scichina1950/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识别二维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985780.html

上一篇:Science Bulletin封面文章:探寻钛酸锶衬底上单层铁硒薄膜的高温
下一篇:科学出版社6月新书快递(三)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34 徐令予 赵建民 石磊 LetPub编辑 王德伟 张能立 蔡小宁 高建国 黄永义 杨正瓴 徐磊 武夷山 汪育才 李颖业 刘洋 雷蕴奇 刘钢 洪昆辉 汪晓军 樊晓英 xlianggg shenlu yangb919 mxt110 woodzen zjzhaokeqin fred1653 crossludo Artillery zousu2010 nipy biofans zhoutong aliala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