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生物技术:国内外高新技术差距最小的领域

已有 5715 次阅读 2014-11-21 08:52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 高新技术, 新兴产业, 钟永恒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增长潜力的生物产业新兴市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既是主动抢占21世纪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

生物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生物种类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居第8位。据统计,中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其中高等植物30000种,占世界的10%;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的14%。中国特有的高等植物17300种,中国特有的脊椎动物有667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有12800种。中国具有十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至今已收集了3000多个家系样本;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

生物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当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生物技术产品———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投向市场后不久,我国就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重点突破的6大领域之首。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在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的专项扶持下,我国生物科技发展迅速,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干细胞、生物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生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工作,在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与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也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已申报专利,对产业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生物技术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已粗具规模,生物农药、生物基材料等许多新产品、新行业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方面,国家从整个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政策的配套和资源资金的支持,来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从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式和药品临床需求来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的重点扶持领域为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临床必需产品、生产质量和水平不高的产品的再开发方面。在产业集聚方面,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为核心,珠江三角洲、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但区域发展凸显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差距将持续拉大,研发要素将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集聚。

生物农业方面,重点领域是生物良种选育,包括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动物疫苗和药物。转基因育种,是生物农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独立发展转基因育种、打破跨国公司垄断、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范例。生物农药方面,中国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到140种;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200多家,已经形成10多个产值超数亿元、粗具规模的现代生物农药创新企业。在生物肥料、疫苗与酶添加剂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有些已实现产业化,高效固氮耐氮工程菌、饲料用植酸酶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畜禽药物、生物兽药使中国基本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发生。

生物能源方面,我国从2002年开始燃料乙醇的试点,目前已经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以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且分布在近东部沿海高能耗地区。每年可开发的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仅秸秆每年就有7亿吨以上,每年产生畜禽粪便、农产品(淀粉、酒精等)废水数十亿吨。在我国生物质工程兴起之初,先行者们就提出了“不争粮、不争地、不争糖(油)、不争利”的总思路;具体提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秸秆资源,可产生相当于6座三峡发电站的生物质电厂,并促进农民每年增收800亿~1000亿元;利用非粮低质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粱和薯类,每年可生产1亿吨燃料乙醇(相当于2010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的1/4),并促进农民增收1000亿~1500亿元;开发畜禽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等有机废弃物,每年可生产900亿米3 的生物天然气(相当于201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并促进农民增收1000亿元等。

生物制造方面,包括采用微生物细胞、生物酶,以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细胞融合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以酶转化和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成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

制造的产品主要是大宗化工产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化学品等。中国生物制造业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正在形成产业。我国生物制造领域与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等大宗发酵产品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产值超过1000亿元;乙二醇、丁醇、

乙烯等实现生物法制造;生物塑料、生化纤维等新材料生物法生产粗具规模;泛酸、丙烯酰胺、乳链菌肽等占据世界市场的50%~70%;酶制剂产量从2005年的4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8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0.1%。

生物环保方面,目前我国生物环保产业的某些环保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起步较晚,并且受到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生物环保产业还很不成熟。我国生物环保产业粗具规模,2005年,全国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18000多家,其中专营单位近15000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3000多家;为满足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生物环保产品产业的开发与生产,生物环保产品品种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由过去的环保技术和咨询服务,拓展到环保工程总承包、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投融资及风险评估等方面。

生物技术人才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有4万余人从事生物技术研发工作,与中长期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总体数量明显不足,缺尖端人才,少创新创业人才。据统计,1978年至今,超过58万名的生物技术领域的中国学生到海外深造,但仅有约15万人回国,约占留学总人数的25%。对此,中国提出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该规划指出,未来10年,中国将开展世界顶尖人才、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产业人才、生物技术管理人才等五大培养行动。力争到2020年,在生物能源、重大疾病治疗等领域造就3~5名世界顶尖科学家;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转基因动植物与克隆动物、神经生物学等方向培养造就30~50名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及若干创新团队;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培养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万~5万名;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

本文摘编自钟永恒主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分析报告》。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科学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845056.html

上一篇:NSR综述:随机复杂网络
下一篇:科学与人生 | 张锡纯:轩岐奥理存灵素, 化作甘露洒大千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