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有效思考的5大元素

已有 5801 次阅读 2014-6-25 10:47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出版社, 改变, 伯格(Burger, 有效思考的5大元素

很多人认为聪明的孩子天生聪明,伟大的思想者魔幻般地产生伟大的思想:“A+”,好学生考了第一;“喀嗒”,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起飞”,莱特兄弟飞向了天空;“阿布拉卡达布拉”,J. K. 罗琳女士变出了哈利·波特;“赞成”,美国国父们集体决议通过了《人权法案》;“嗖”,拉尔夫·劳伦径直冲到时尚前沿;“有了”,爱因斯坦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然后相对论就掉了出来。天才人物的这些不可思议的突破,我们可以幻想一下是源于奇迹的力量,但不要蠢到认为它们是真的。聪明的学生和伟大的改革者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指引成功的思维习惯最终成就自己的成功。尽管成功的过程并没有跨跃,但却有一些基本的思维策略可以带来高效的学习、领悟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人人可以掌握和应用这些策略。

教育不仅限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不管你仍在学校或是早已毕业,你依然都还是个学生,而且希望永远都是。你仍然可以选择培养一些思维习惯来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不断的挑战,无论这些挑战是来自于个人、职场,还是大的社会环境。

想想玛丽·居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威廉姆·莎士比亚他们的学生时代。现在我们都把他们看成是天才,但是当他们还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可没有戴着“未来天才”的徽章到处招摇。相反,他们只是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他们善于运用一些思维习惯使自己容易发现和产生新颖且深刻的想法。

值得惊喜的是,只要通过学习,学会几种思考策略就可以使你在课堂上、董事会会议上,甚至客厅里都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你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五种习惯让自己变得更加成功。

深刻理解

不要直接面对复杂问题,要先深刻理解简单的概念。排除混乱的结构让最重要的内容显现出来。真诚且近乎残忍地直面自己懂和不懂的内容,看一下到底缺了什么,找出缺漏并将它们补上。不要受成见、偏见及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理解是有程度区分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命题),而你永远都能够提高你的理解。坚如磐石的理解是成功的基础。

犯错误

通过失败获得成功。故意犯错会使正确成为必然。错误是伟大的老师——它能突显难以预测的情况以及你在理解上的漏洞。同时,它能指引你下一步的方向并且激起你的想象力。

提问题

不断提出问题来澄清和扩展你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问题?在错误的问题上纠结会浪费你的一生。想法如同飘浮在空气里的微粒——好的问题能够将它们聚合起来并且让你看到这些想法之间的联系;没有好的问题,那你将很难看见这些联系。

追随思想的连续性

回头找寻思想的来源,再往前看一看这些思想可能引向哪里。新想法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想法是稀薄的——需要将它们提炼出来。追随细微的想法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

这四个组成单元即是有效思考的基本要素。我们发明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帮助你记住它们。你只需要回想一下哪些元素被古希腊人当成世界万物之源,曾一度被认为是构成自然和物质的基本成分。这几个元素在时间上比苏格拉底还要久远,并且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思潮产生影响。它们是——土、火、气、水。为了刺激你的记忆,使你更好地应用这些技巧,我们将每种元素与促进有效思考、学习和创造的技巧进行了匹配:

土←→深刻理解

火←→犯错误

气←→提问题

水←→追随思想的连续性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你将可以并且一定会发生改变。古代的自然元素还包括第五种特殊元素——精华,是指构成宇宙唯一永恒不变的物质。但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们这个关于思维和学习的背景里,第五元素却是改变。

第五元素←→改变

改变

永恒的元素是改变。当你掌握了前面四种要素之后,你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就会发生改变。你可以不断地从你获得的教育、自身以及生活中得到提升与成长。改变会让你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收获,这个要素是永恒不变的。

任何一部电影、戏剧或文学作品,如何才能确定谁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学者告诉我们,是在故事结束时改变最多的那个。生命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旅程。当你拥抱改变时,你已将自己置于最前且最核心的位置,来决定该从哪里开拓人生的方向。这样做,你就成为了自己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那位英雄。

本文摘编自(美)伯格(Burger,E.)等著;邹智敏等译《有效思考的5大元素》,图片来自网络。同书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一起阅读科学!

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或科学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806392.html

上一篇:《科学通报》英文出版Advanced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专辑
下一篇:吴征镒:我与植物学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1 张文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