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你身边的科学 | 牙科用麻醉剂 精选

已有 18123 次阅读 2014-5-13 08:33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出版社, 科普, 微信, 你身边的化学, 马金石

当你走进口腔门诊室,牙科医生手里拿着充满麻醉剂(dental anesthetic)的注射器来到你面前时,你不会知道医生即将注射进牙龈的是什么麻醉药,一般也不会问。

一般大家知道麻醉药叫什么什么卡因,如奴佛卡因(novocaine),常把它作为通用名,包罗万象,实际上现在牙医用的麻醉药是一些新药。当然牙医都选择效果好的麻药,希望开始发挥效应的时间短一些,有效时间长一些。有些麻醉药,如苯唑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benzo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阿替卡因(arti caine)、马比佛卡因 (甲哌卡因,mepivacaine),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它们都是原有的局部麻醉药可卡因的衍生物。

可卡因(cocaine)是古柯叶中的一种生物碱,人类发现它有止痛作用已有200多年。将其分离出来没多久化学家就开始寻找不会使人上瘾的局部麻药。第一个替代物是奴佛卡因,商品名是普鲁卡因(procaine)。在19世纪后期合成出来,用于注射,患者不会成瘾,作为牙医的基本用药已使用了几十年。继普鲁卡因和“卡因”之后的化合物是具有类似骨架的两类氨基化合物:亲水的氨基和疏水的芳基通过酯键或酰胺键连接,根据连接键这两类化合物就被称为“氨基酯”和“氨基酰胺”。

关于麻醉的分子机制科学家持不同意见。芝加哥伊利诺依大学药物化学和生药学教授、麻醉药学专家Matthias C. Lu 认为麻醉药分子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么设计新生代麻醉药时,分子键应该有助于分子连接到神经细胞。其他药学家则认为,分子只是干扰了膜的结构,进而影响到受体,其过程并不是直接的。不管是什么机制,结果都是钠离子进细胞和钾离子出细胞的通道被堵塞,阻断了一个能使细胞将疼痛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生物化学链反应。

氨基酯类的麻醉药包括普鲁卡因,其缺点是不稳定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原因可能是拟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将普鲁卡因转换为对-氨基苯甲酸,它是一个免疫系统的激活素。应该指出,几乎所有的麻醉药都有可能引起心脏停止跳动,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

20世纪40年代化学家合成了氨基酰胺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赛罗卡因),它不像酯酰胺那样有过敏反应,比普鲁卡因作用的时间要长一些。酯酰胺后来基本上不再使用了。

苯唑卡因是氨基酯类的一种,是牙医的主要局部麻醉用药,也是一种非处方用麻醉药,注射麻醉药之前医生会先用它麻醉你的齿龈,像治疗口腔溃疡的局部麻醉药orajel(10%苯唑卡因)一样。

氨基酰胺的新品种如阿替卡因和马比佛卡因已经广泛应用。阿替卡因用于口腔局部麻醉,特别适用于涉及切骨及黏膜切开的外科手术,是国内主要口腔专用局麻剂。一般与肾上腺素一起做成注射剂—大部分通过血管注射的牙医用麻醉药都含极少量的肾上腺素(十万分之一),可以使血管收缩,防止注射的麻醉药过快地扩散到身体里。

当前局部麻醉药研究的重点是降低它的毒性,如相对较新的药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其他麻醉药要小得多。

本文摘编自科学出版社马金石、王双青、杨国强编著《你身边的化学——化学创造美好生活》,在科学出版社微信与液体绷带一文同期发布。敬请关注。图片来自网络。

一起阅读科学!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793908.html

上一篇:对qingshanren老师留言的回复
下一篇:《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出版“地球生物学前沿”专题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4 刘四旦 强涛 丁大勇 JIANH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