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听老多聊中国人的故事

已有 2287 次阅读 2020-10-9 21:0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老多又出新书了!这次他从科学史走进了科学思想史,走进了东西方科学思想的比较,难能可贵。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Pomeranz,1958—)在他的学术名著《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中,探讨的所谓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于公元 1800 年起超越了东方的中国,他认为其中的基本驱动因素和相关条件就是技术发展状况、地理环境、资源、人口数量和密度等,而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使得这种超越成为可能。这些新技术的产生离不开 16 世纪从西方开始的科学进步。而科学的进步就来自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对古希腊精神的批判性思维,来自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思想的批判。


科学文化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至今最重要、最核心的资产,在某种程度上科学文化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先生 20 世纪 40 年代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是这样写的:“欧洲在十六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最早从科学思想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做出反思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主张整理国故。整理国故的目的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中国的毕达哥拉斯、中国的柏拉图、中国的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的阿基米德。老多的《中国人的故事》就是试图通过中西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科学思维,探讨是否有过中国的毕达哥拉斯、中国的柏拉图、中国的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的阿基米德,并且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对这种科学思维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都是什么。


从国故中整理出科学和非科学的思维因素,不是一个小工程。就像我们搞地震科学研究,离不开对地震发生最基本的客观原因的了解,要了解国故中的思维,就要回到国故产生的时代,客观地去了解产生国故的时代因素。在《中国人的故事》里,心静如水的老多把模模糊糊、让大家感到云里雾里的国故一桩一件地梳理清楚,古人思维中的科学和非科学因素也就清晰可辨了。比如,人们很喜欢背诵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那些两三千年前的诗句是谁的作品,因何而作,可能很少有人深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和他的后妃的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是那个时代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国故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易经》,老多从《易经》究竟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千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学者对《易经》的解读和评价等,让大家对《易经》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其中的科学和非科学因素也就清晰可辨了。


读老多的《中国人的故事》,不但可以让读者大开眼界,而且会很自然地、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国故,这对读者是十分有益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多并非好炫耀学问、好为人师之人,他的《中国人的故事》里没有结论,只是希望读者多思考,自己去做判断。科学就是来自思考,来自自己的判断。老多的这些思考,提供给读者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视角。


陈运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 年 4 月 30 日



老多,原名李建荣,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的小儿子,著名科普作家,原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现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在看了他的书、亲自去他的“多草堂”拜访了真人之后,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形象——周伯通。



没错,这位年过六十、靠“玩”出名的科普作家,俨然就是当代的“老顽童”。


640.webp.jpg

《中国人的故事1:走出鸿蒙》

老多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9

ISBN 978-7-03-064529-6

责任编辑:侯俊琳 张莉 刘巧巧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灿烂辉煌,国学在社会各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国学到底是什么?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是如何影响科学发展的?在科学技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这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我们正视和思考的问题。《中国人的故事》将带领读者深入历史和典籍,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本书以历史为线索,从人类最早的文字、文学、哲学和医学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东西方相关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国学思想中,发现真正的国学精粹,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动力。或许不是标准答案,但足以启发我们反思和讨论。



《中国人的故事》以时间线索分为五部:第一部“走出鸿蒙”,第二部“回望古典”,第三部“悠古之思”,第四部“黄金时代”,第五部“鸿鹄之志”。前四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学的反思,第五部是走出传统,介绍开创中国现代科学的第一批中国科学家。


本期编辑丨王芳

640.webp (1).jpg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253761.html

上一篇:前沿 | 小分子探针与信号转导
下一篇:金属有机光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 前沿
收藏 IP: 222.211.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