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udaow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oudaowei 主线之外的副产品,关联主线的思考。 愿与您分享:)

博文

教育几问 精选

已有 5704 次阅读 2008-6-22 01:3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育几问

 

     没学过教育学,对教育理论说不明白,读过一本杜威的什么教育论或论教育,也早脑后去了;要是学了或记住了,可能也就落入了模式化的说法和想法。但因为在从事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的那类教育,因此对泛泛的教育也有点想法,冒昧地谈谈。当然一些说法可能已是拾人牙慧了。

    1.教育的社会评价。大约全社会对现行教育有微词,这个没有调查,但有个估计。如高中每个班50人,除了成绩排在前10名的家长没有意见外,其他的家长基本都有意见,甚至成绩前10名的家长也有意见,这意味着80%的人对现行教育不满意,高考这一关就更是意见大大地了。高中如此,初中也应该类似,只是存在的问题不一样。大学的情况不用统计,看看我们的21世纪教材就知道,在那没传授多少先进的知识---—那教材后面附录的参考文献就说明一切,基础是够了,再删掉些也够基础~

    既然是这么多人有意见的问题,为什么就没有个改法呢?有那么难吗?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这么难的问题、这么大的动作,我们不是做的很成功?近三十年来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2.教育的全民理念。每个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教育理念,教育格言。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深处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好好上学,上好学有出息。什么是出息呢?学而优则仕,士而优则学,这后一句我看纯粹是为了排比的写法。古人为了诱惑人们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我们民族的教育理念吧?这也就是所有家长鼓励孩子读书的理由之一吧。现在形式稍微有变化,那就是为了找一份好点的工作,但骨子里还是在遵循着那样的思想指导。具体的黄金屋颜如玉的追求是不是就是努力升官,所以一旦找到了工作岗位,升官就成了有出息的最终标准。

    读书是为了有出息---〉有出息的标准是升官,当然从地垄沟里爬出来的一大批人的最初动机是进城,挣工资,吃皇粮,现在的情况些许发生了变化。但是,一旦谋到了工作岗位,思想深处的出息标准就又产生了,并且带有荣誉家族的使命!

     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升上官的当然有升上的道理,那些没升上的呢?心态、行为是不是带着很多垃圾,甚至不搞出点动作来那就不能表现他的水准:)。升上的当然有了黄金屋颜如玉的机会和可能和途径,不那么做也显得没水准。那些没升上的呢?会努力开辟渠道,发展一个类似的空间。要么似乎他会感觉抬不起头来,似乎连做人的的尊严都缺了。社会也带着这样的眼镜、价值标准去评论看待每个人。也就是说某人没升上官,那他一定不是能力有问题,就是德行有问题,或是不会做。听听人们聚到一起的时候谈论什么就知道了,更多的时候不是在谈论谁升了,某某挪了等等~。某人要是降了,社会人会躲着他走。这表明我们对这个“官”是在思想里生根的。看看一些“非官”人的行为和“官---非官”关系似乎会有启发。我们民族思想深处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里面的一些东西问题很多,影响深远!

     这是不是我们的心理深处的一些东西?直接关联着我们民族的教育理念。我们民族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什么?我看是:做事、学会做事!顺便说,一些道德君子曰: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我奇怪,一个不会做事的人,他能会做人?会按规则做事不是做人吗?

3.做题训练的副产品。记得哈佛大学校长莱文关于他的教育理念的表述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与人交流。。。,我理解他说的道理。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训练学生做题,绕着弯想问题,不拐三个弯就做出来一道题,那显得太没水平了。看看我们的高中生作业,看看他们的课外练习题,就会知道这种情况是肯定的。这样做的确开发了高中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解题的能力。可是,这样做的一个副产品是什么呢?日常中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绕着弯想,绕着弯说,拐弯抹角地做。缺少了直率,简洁和坦诚。我们都受过这样的训练,所以都有类似的思维习惯。看看我们一些人的讲话,一些人的对话,证明此说不虚。原因和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的解题训练有关系吧。文科出身的人这方面明显好些,他们故能玄虚是另一回事,但关于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就直接明了多了。这条是我朋友的感悟,认为有道理,录于此。

这个说法对不对?

4.教育的标准。每门课程都有标准,简称“课标”吧。教育针对的是人,而不是课。课程有标准没有错,但是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人”,该不该有标准?我理解这是我们缺失的一项,“四有新人”是总标准,下面的实施标准是不是该有?是不是可以叫做“年级标”。一年级该学会什么,做为一个“自然人”他应该学会什么,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他应该学会什么?知识是服务于未来作事的,如果他连基本的自然人行为、社会规范都不能理解并执行,那说是未来的接班人有风险。在不同的年级建立不同的“年级标”可能是我们缺失的教育指导。正确的理想的“模范”更不可缺失,上个世纪30年代胡适说,我们缺少社会“楷模”,现在是不是还这样。他说的楷模是日常行为规范,平凡精神世界的表率,可别理解成“突出”事件的“突出”行为及其揭竿而起的发挥。

这是不是我们素质教育应该弥补的一项?

5.教育的意会。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日常生活的教育过程中,常常采取“意会”的途径,也就是不明确表述,而让对方猜、让对方估计。这样的情形很多,意会很可恶,一些事情如果说开,大家都会有一个很明确、共同尊守的明了原则。意会就玄而又玄了!

自我评价:闭门造车、不明情况妄说之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37-29923.html

上一篇: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
下一篇:一个读书人-纪念我的老师-姚剑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