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浙昆
一个吃瓜群众的杂感——写在基金放榜之时 精选
2024-9-1 10:05
阅读:7723

        823日,广大科研人员翘首以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一时间群情沸腾,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获得基金就意味着研究工作有了经费保障,远大理想得以延续。我3年前退休后,虽说还一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评与会评,参与团队申报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每年也还帮助学生们看本子。在基金申请这件事上,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一个“吃瓜群众”了。评审结果出来后,学生和同事们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评审结果和评审意见,有一些申请书,从科学问题的产生、研究内容的凝练、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申请书一步步地修改完善的全部过程我都知道。结合评审结果和评审意见,以及多年的函评和会评的感受,作为吃瓜群众,有以下杂感和大家分享。

一、什么样的申请书最有可能获得资助?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托翁的名言,可以说“中标的申请书都是相似的,不中标的申请书各有缺陷”。这看似一句正确的废话,但情况却的确如此。从评审意见和评审结果来看,获得资助的申请书都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中标的本子肯定是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科学问题。这个科学问题或者是热点、难点、前沿,或者是学科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或者可以满足国家的重大理论需求。总之,申请书在立项依据中提出的科学问题要能够吸引人,让专家觉得这个科学问题值得一试。如果科学问题选择不当,或者立项依据不充分,这就让申请书带上了硬伤。有好的科学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讲一个好故事。首先从推动学科发展和认识未知世界的角度,告诉评委所选择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时候还可以说一说紧迫性。然后,阐明国内外是否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即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一个科学问题完全没有人研究过似乎不太可能。既然有人已经做过研究,那么为什么你还要去做?这时你需要指出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你的优势是什么?你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还是新的材料?从这里也就切入了你将要开展的工作。

一个好的本子,必然是围绕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设计了恰当的研究内容。有了前面那些立项依据的铺垫,接下来就该设计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围绕解决你提出来的科学问题展开,与此不相关的研究内容不要放到申请书中,研究的内容要恰当,有限经费,有限目标。一个青年或面上项目涉及未来3、4年的研究计划,而不是研究生涯的总体规划。把研究内容搞得面面俱到,这也想做,那也舍不得放弃是青年学者的本子常见的错误。

一个好的本子,需要有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有了研究内容,就要选择研究方法。需要说明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所设计的研究内容,要选择和运用一些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直追踪本领域的进展,你一定知道你所在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如果你所知道的方法的都是老生常谈,比评委知道的还少,你的方案评分一定不会高。除了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整个研究方案也要有一些新的思路,特别要注重学科的交叉。

至此,可以回答什么样的申请书最有可能获得资助了:那些提出了重要科学问题,又较好地阐述了研究该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围绕解决这个科学问题,设计了恰当的研究内容和先进研究方案的申请书,最有可能获得资助。

二、已有研究成果是获得资助的重要资本

申请人已有的成果是获得资助的一个重要资本。我在参加函评和会评的时候,都要看申请人的论文清单和代表作。今年我们团队获得资助的同仁,也都有不错的论文清单。对于青年基金来说,申请人有第一作者的SCI论文,申请书的立项依据大致过得去,研究内容基本恰当,作为评委我都会开绿灯。青年基金是年轻博士的启动基金,对于大多数青年博士来说,可能还是第一个基金,发表过SCI论文,就意味着向评委证明了你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我看来就应该给予支持。如果你博士毕业,没有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我会质疑你博士期间所受的科研训练和你的科研能力,这种情况我就会认为,你还不具备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

对于面上项目的申请人,论文的要求会更高,起码得有3—5篇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的SCI论文,而且这些论文是在近5年内发表的。对于完成过一个面上项目的申请人,我还会特意去看你上一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于上一个项目完成不好的申请人,特别是拿了经费基本没有干事的申请人,我是心存芥蒂的,我会质疑其科研态度和研究能力,对这样的申请人,我不会给予太好的评价。毕竟基金还是讲绩效和诚信的。我理解科学研究有不确定性,也不说一个面上项目就一定要发多少篇的论文,但是从结题报告和论文清单中,我还是能够判断出申请人项目执行情况。青年学者们要明白,不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论文依然是证明科研人员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最简单、最公平也最可行的指标。

三、认真准备、高度重视,是获得资助的重要保障

抱着撞大运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这些年应该是没有了。每年参加函评,直观的感觉就是申请书越来越好。然而,今天的情况是基础比你好、论文比你多的人,准备基金的态度比你认真、准备得比你充分。人家的申请书不仅有好的科学问题,更有巧妙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案,而且还有一些预实验的数据来支撑,让评审人相信所提出的科学问题不仅重要,而且可行。对于古生物学来说,研究材料是可行的重要保障,所以还要展示拟开展研究的材料(至少是部分材料)。

我们团队通常是在10月份的时候,会在组会上请来年拟申请项目的同事,会讲一讲论文的选题,大家讨论、分析选题的利弊。确定选题后,我会建议申请人去针对性地去看文献,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同时做一些预实验或者获取必要的研究材料,有必要还有开展相关的野外工作。在去年底今年初,我们就组织了两次针对2024年度基金申请的野外工作。一次是在12月份去了西藏南木林的剖面,12月份的西藏环境非常不利于开展野外工作;另一次是在年初去了泰国北部。事后证明,这两次野外工作对成功申请都起了重要作用。申请书完成后,会在团队内部相互审阅。我这个吃瓜群众,也会提供一些严苛,甚至是挑剔的意见和建议。今年我们团队有6位同仁申请项目,5位获得了批准。

四、把申请书当做论文来写

        一篇好的论文一定是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多读几篇顶刊的论文,你一定会发现,这些论文篇幅短,图表漂亮,而且大都有一幅反映作者主要学术思想和重要发现的卡通图。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基金申请书的写作是可借鉴的。大多数顶刊论文都有文字限制,一些基金申请书也有文字限制,比如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设定文字限制的目的,就是要鼓励申请人能够凝练自己的学术思路和研究方案,并且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在我看来,一个青年基金或者面上项目的立项依据,2000字左右就足够了;如果写到1000字,评审人还不知道你要做什么,这样的申请书是不可能给评审人留下好印象。没有图表的申请书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但大多数申请书中的图表却不如论文中的精细,缺少那种能让评审人眼睛一亮的图表。准备这样的图表虽然要花不少功夫,但一定是值得的,因为这些图今后也可以用到论文中。基金写作一定要避免拼写错误、参考文献未能一一对应等低级错误。这类错误只要认真一点,就可以完全避免。让评审人抓住这些小毛病说事,是非常不值得的。

大部分人看论文总是先看题目,然后再看摘要。一篇论文,如果题目不吸引人,恐怕摘要都不会有人去看。我有一位外国同行,曾经给我说:“我的论文题目不够‘sexy’。”在准备申请书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的申请书起一个亮眼的名字。一篇好的摘要,要能够反映整篇文章的选题依据、主要发现、研究方法和工作的意义。一篇好的基金摘要也是如此,它要包括立项依据(即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和项目的意义。在基金评审季,评审专家们少则要看10几份,多则几十份申请书。可能有些评委看完摘要,就会决定你基金的本子的命运。因此在申请书完成之后,在提交之前,摘要还要反复雕琢。规定的400字要用足,而且不要写一些正确的废话,力求字字珠玑。

五、基金也要运气

并不是说基金申请书写得好、有好论文的加持就一定会获得资助。比赛场上错判、误判在所难免,基金的评审大概也是如此,毕竟基金评审是人在评审和决策。即便没有错判、误判,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进行二选一,或是三选的情况。这个时候运气对基金命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运气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我相信幸运女神即不会在你身边永久缺席,也不会对你眷顾终身。申请书之所以会陷入二选一,或是三选二的窘境,说到底还是因为申请书没有形成碾压之势,早早进入了安全区。幸运女神是个嫌贫爱富的主,你越是强大,她越是关顾你,好的申请书最终是会感动幸运女神的。

我始终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仍然是评审过程最公平,最客观的基金,也是广大科研人员最值得信赖的基金。回顾我的科研生涯,70%以上的科研经费是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也曾遭遇过一些莫名其妙的评审意见,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否则我也不可能拿到过那么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不中的确是令人沮丧,可能有些评审意见会不客观,但是我始终相信大部分的意见对于改进申请书是有帮助的。基金不中,只有收拾心情,改进本子来年再战。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浙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727-144907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