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13):孔子与人工智能
2025-9-28 15:40
阅读:1038
人工智能(AI)这个词现在非常热门,许多人都会问一个关键问题:它会取代义务教育吗?
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多维过程。其中,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个性化的社会过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所以,历史上我们都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言传身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强调以言语和行动作示范。出自《庄子·天道》和《后汉书 第五伦传》。
所以,AI可以取代“言传”,目前难以做到“身教”。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因素也了解有限。记忆、感官、情感、智力、自我、条件反射和意识之间存在着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个体的差异。于是也出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情感计算旨在开发能够识别、模仿和响应人类情感的技术。然而,真正的道德约束往往植根于生活经验和情感——羞耻、犹豫、悔恨——而人工智能却没有这些。人工智能可能看似表达了关心,但偶尔也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被取代。
假如,孔老夫子知道了今天的情感计算,知道了今天的AI,他会改变他的教育方式吗?他会再次说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话吗(这段话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以身作则”) ?
谨以此文纪念孔子诞辰日!
以下图片是2022年孔子诞辰日所记!
25-9-28日于济南
(本文针对义务教育有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汪运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6326-1503896.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