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jnwy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djnwys

博文

科普那些事(1):建立生态链

已有 2141 次阅读 2023-10-10 19: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双节假期前一天,三位学生给我看了她们做的一个科普短视频,从科普内容的设计,道具,场景选择,人员到拍摄剪辑都是她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触动不小:很投入,很认真,很专业,很明白。

由此可见,科普内容生产者真的不易!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字面的意思就是科学知识普及或普及科学知识。

尽管有了科普的国家标准GB/T 32844-2016,但如今,科普这词也被玩的有点坏。例如,借科普之名,在网络上普及了一些非科普的东西。

 

论文是给专业人士看的,而科普是把专业的东西写成大众看的懂看的明白的东西。

简单的说,科普就是用“人话”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白!

所谓“人话”,就是大众能“听的懂、看的明白”的话。


“翻译”是大众能“听的懂、看的明白”的话,但不是科普。

相对于文言文,白话文就是大众能“看的明白”的话。

例如,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白话文: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道:“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不管你是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还是其他人种,同声翻译可以变成你能“听的懂”的话。

 

“解释”是让读者“弄明白”,但不是科普。

名词解释不是科普。例如,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他说:假如你和一位美女坐在一起,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如果是和一位丑女坐在一起,就会觉得时间慢得难耐,这就是相对论。

而成语解释有点科普的味道,是因为它解释的方式:出处,意思,延申,当下的涵义,一目了然。


大众能“听的懂、看的明白”的话是大众能以常识性认知能理解的话。

理解那些自然的和科学的知识,把这些自然的和科学的知识用作自身或他人,以解决一些自身或他人的事。这些知识也可用于储备,以扩展知识或开拓思路。

不仅仅是大众,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需要科普。例如,交叉学科,“叉”之前,可能对于“叉”亦如文言文,通过“交”这个白话文,进而理解“叉”这个文言文,也就会使用这种文言文,才能使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研究成为现实。

 

有些“教授”只会说“兽语”,不会说“人话”。所以,国家提倡这些教授学会说“人话”。最近国家基金委把年轻人会说“人话”的内容纳入评估之中,可见国家对“人话”的重视。

难道这些“教授”真的不会说 “人话”吗?

答案是否定的!

否定的背后是,他们为什么宁愿说“兽语”,也不愿意说 “人话”呢?

利益!

 

以科普产品为内容的科普,内容生产者有可能带来效益,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内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好生态链的建立(图)。如果科普产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科普产品生产者通过建立一个恒定的科普内容生产者团队,利用好传播途径,就能非常好地依据直销或授权模式把产品送达终端客户。最终,科普产品生产者再把部分效益送达科普内容生产者或传播途径中,方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态链(图)。因此,只要科普内容和科普产品是真实的,把诚信舍出去,银子就来了,这就是以诚为本,何乐而不为呢?

 

人人都有野望,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也是野心与欲望的交织体,例如,健康与长寿的欲望以及而后的野心……。一切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科普内容及其衍生产品(先有内容而后产品?或反之),它是分阶层和不同人生阶段的。看到同一科普内容或科普产品,有人在意,有人平淡。当某人拥有时,没有拥有者内心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就会立起目标,拥有它。因此,不在产品的多寡,产品有用就是生命力,持之以恒就是胜利!由此在诚信基础上,舍得动脑子, 终端消费者就受益就高兴,这就是德行天下。借用今年“十一”黄金周济南大明湖盛况的一句话,进去了,你就赢得了大多数。

 

有些平台的科普内容的寿命非常短(例如,短视频)或者公众号无粉可涨或者非常快地被翻页。<<周易>>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唐朝诗人兼政治家刘禹锡说:“不能循往以御变。”因此,科普产品生产者或科普内容生产者(无论哪一个主导方)应当学习头部账号或平台的内容及其商业化的底层思路,如近几年快速诞生的平台,头条、知乎、B站、视频号、直播带货……或黎贝卡、十点读书、新华社、新世相、量子学派……以及那些10+万的做法。例如,知乎,翻新、翻新、再翻新。绝不能忽视朋友圈的能量,加入到不同群体的朋友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image.png

相对于没有科普产品的科普内容而言,科普内容生产者积极性并不高,依赖情怀支撑极易流失。

 

按理说来,医生是最容易做科普的,因为这个群体天天面对面的与患者说“人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看看那些成为网红的医生,大多在互动平台演出,因为这个演出需要输出时间和精力,因此,那些大牛医生不见踪影,那些小医院的医生也是无人问津(可见平台的重要性,老百姓也不傻)。这种线上的科普式服务,为这些网红医生带来了线下的门诊量,这就是网红医生的效益:输出时间和精力,增加流量,带来患者。这似乎就是天道酬勤吧!所以,他们还会一波一波的红下去。

 

那么,对于没有科普产品的科普内容如何生成和维持呢?

 

                                          23-10-8日于济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6326-1405442.html

上一篇:传承与创新(10)纪念幽门螺杆菌重新发现40年(3)
下一篇:图游济南(8):九如山,让我如何不想你?
收藏 IP: 211.86.52.*| 热度|

5 宁利中 孙颉 郑永军 杨正瓴 陈蕴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