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性选择中的花与色

已有 3910 次阅读 2011-4-8 21:0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性选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把女人的脸和花联系起来,似乎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共同认识。这倒不是说植物的花能促进人类的繁殖,或者人类的繁殖能影响到花店发育。联系起来,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隐喻。植物的花是繁殖器官,花期代表了繁殖期。女人的脸,也代表了年龄。面若桃花,说明处于繁殖期。花季少女,是指刚开始繁殖期的女人,过了繁殖期,就不能称花季了。

花最绚丽的部分是花冠或花瓣,这只是特殊的叶子,从进化关系看,是由普通的叶子特化而来。真正的繁殖器官,是雄蕊和雌蕊。蜜蜂被花冠吸引,它真正感兴趣的是花蕊上的花粉。这一点,和人类的繁殖行为也相似。男人或女人可能被对方的脸吸引,其实最终的目标是交配生孩子。从意识到角度看,人和蜜蜂也一样,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都是被“色”所迷。好色的结果是什么,生物个体没有必要知道。人的许多理想和抱负,逻辑也一样,个体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有远大的理想。

蜜蜂,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采蜜。人已经变得聪明一点,却聪明到一边交配,一边采取避孕措施。这就是进化,毫无目的的进化。蜜蜂要知道天天忙碌采蜜都让人卖钱去了,说不定也会寻花问柳之后把自己的后腿擦擦干净,只享受鲜花就足够了,何必被人类利用呢?

再看看植物。植物没有类似动物的意识,照样进化得万紫千红,因为蜜蜂充当了它们性选择的媒介。最光彩灿烂的生物学特征,大多与繁殖行为有关,这在植物界就已充分体现出来,当然,它们利用了动物的眼睛。

您可能知道,黑白照片不容易辨别,而彩照就很容易看,所以现在的身份证都是彩色照片了。如果您监考过,也会知道用黑白照片验明正身很困难。所以,对于有视力的动物,色的进化大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必然。当然,没有视力的动物,也不一定就是灰暗的,这一点植物就能给我们启示。人类服装从最初的树叶兽皮进化到五彩缤纷的时装,似乎也是必然,是适应动物眼睛好色的必然。

男女中所谓的色,大概包含两层排名不分先后的意义:一是年龄,二是相貌。两者也是密切相关的,人老珠黄,不只眼珠变化了,皮肤也变化了,色素沉淀了,皱纹多了,原来的光彩就减弱了,所谓色衰。

如果把“好色”仅仅限定于择偶时对容貌的重视,毫无疑问雄性是更好色的,这是由两性的生殖角色和生殖特征决定的。仅仅在容貌要求方面,雌性也表现出绝对的多样性,有人喜欢小白脸,有人喜欢猛男,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看上谁决定于雌性的战略和战术,此处先不详细讨论。雌性不同的策略是保持人类面容多样性和多元化的重要力量,如果雌性也都像雄性一样的好色,人类的面孔就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4394-431013.html

上一篇:写在脸上的犯罪记录
下一篇:海誓山盟与指鹿为马
收藏 IP: 124.201.12.*| 热度|

4 杨月琴 文双春 侯成亚 wyy1173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