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进化心理学:梦回非洲

已有 3195 次阅读 2011-1-19 14:0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心理学, 非洲, 摇篮, 大草原

Savanna: 非洲稀树大草原,人类进化的摇篮。

 

Savanna Principle: 这个术语大概是一个日本人Satoshi Kanazawa(看名字是日本人)发明的,从他的文章(有时只看题目)可以判断出他可能是最激进的进化心理学家了。或者说,他是一个“进化狂”。

 

这个法则指出,人对于进化过程中的常规事物,一般能很好地理解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譬如别人的白眼,譬如吃饭和交配,而对于后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就要靠人的智慧去适应和解决,这时,人往往会犯错误。并且,越是聪明人,对新奇事物越感兴趣,越容易接受,这就是聪明人常做糊涂事的主要原因(这是我指出的)。

 

因为人的心智能力大概在走出非洲前就大概定型了,而目前的环境和原始的生存环境比变化太大了,人不可能一下子完全适应自己亲手创造的全新世界。这个思想路子很对,这个术语也很合适,关键看怎么用,用得太泛滥就让许多人无法接受。他的许多观点,本人也不敢苟同。

 

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会觉得很熟悉,如果把你放入非洲草原,也会感到很自然?非洲人可能没问题(开玩笑)。

 

人的文化本能当然必须以智慧为基础,猴群和类人猿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它们的文化毕竟是有限的,很少有创新。对于一些新奇的文化现象,接受它们需要智慧和勇气,个体的接受能力也和智商有关。从此出发,Kanazawa先生变得很夸张,认为自由主义思想是聪明人促成的,认为国民的智商决定了国家的制度和意识形态,认为夜猫子大多是聪明人,认为暴力犯罪者大多是蠢货,等等,并有来源不明的图表。

 

的确,像双手双脚耳朵鼻子的功能,人的大脑没有什么特别的,足以适应非洲草原或更远的周口店地区,但在现代文明驯化下,常会会做出遗憾终生或死不瞑目的事情,也是自然而然的。

=================================

Pioneers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ll recogniz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s are designed for and adap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ancestral environment, not necessarily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 call these observations the Savanna Principle:  The human brain has difficulty comprehending and dealing with entities and situations that did not exist in the ancestral environmen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4394-405867.html

上一篇:生物进化论:重演率真的危机了?
下一篇:文言文与性选择:精心呵护的言简意赅与含混不清
收藏 IP: 222.173.104.*| 热度|

1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