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生态茶叶质量可拓智能甄别系统研究背景
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周边的某个村落,有个生态茶园,茶园的主人姓张,祖上给他留了一块地,其中一部分刚好种上了茶树。十年前,他刚好厌倦了屠夫的工作,于是放下屠刀,计划从事有机生态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他发现祖上留下的那片土地更适合种茶,于是开始采用有机生态方式管理这块茶园。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在这之前,他还主动参加了村里的茶叶制作技艺培训班,通过了制茶师的认证,于是开始了种茶、做茶、品茶的新人生。
遇见张哥是在2017年的3月,在西南地区第一家通过国际有机认证的有机生态农场里,刚好上海来的团队在那里组织了一期有机农业培训班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机农业研究者和实践者参加了这次培训和交流。可能是他听了我的有机农业研究经历,很感兴趣,于是邀请我去他的茶园继续研究。培训结束时,他带全班同学参观了他的茶园,后来得知我在组织24节气绘本剧活动,还热情邀请了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主动带我们体验了一次从茶园到茶杯的鲜叶拓变为茶叶的奇妙生命之旅。
那是2017年的谷雨节气,我第一次亲历绿茶的端到端制作流程。那时我住的地方与茶园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不需要早起,一觉睡到自然醒,再开车到茶园,就可以开始体验了。首先是选择必要的茶具,比如遮阳帽、茶娄。然后到了茶园,再看张哥现场演示,学习鲜叶采摘方法和标准,接着就采摘,然后把采到的茶青交给制茶师,也就是张哥。制茶师再将大家采集的茶青收集到簸箕里,先拣选出杂质,然后调制炒锅温度,等温度达标后,将茶青倒入大铁锅,按程序炒制,不一会儿,就茶香四溢,茶毫飘飞,绿茶就新鲜出锅了。
第一次种茶是2022年雨水节气,张哥拿出了自己花了几年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茶籽,先除杂草,然后通过火烧,生成草木灰给土地除虫、施肥。接着,张哥用锄头挖坑,我们就跟着后面撒茶籽,一个小坑里放入2-3粒,掩上土,然后盖上黑色薄膜即可。过了一段时间,茶籽出苗了,一年时间就长到半人高了。不过还不能采摘,至少需要等上三年时间。第二年再去,发现茶树已经开出了白色的茶花,有的还结了茶籽。
后来,孩子所在的小学举行了一次研学活动,我和孩子一起经历了茶叶炒制流程,再后来还和母亲一起去雾中山采茶,母亲很好学,把采的茶青带回了家,还用铁锅自己炒了茶,分享给我了一大包。现在,每次喝到母亲采摘和炒制的茶,都感觉很幸福。
玫瑰
不会品茶时,对玫瑰有一种特别的偏好,喜欢蔷薇花香和那一抹温暖的红。
碧潭飘雪
不会品茶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碧潭飘雪,不是因为它的花香,而是因为它在杯子里形成的独特的风景,会激活对春天的美好记忆和想象力。
普洱
云南旅游时遇见的,那时候完全不懂茶,但还是有一些好奇,通过和街边一个普洱专卖店小妹的交流,才知道普洱分为生普和熟普。生普滋味比较生猛,比较适合重荤腥的男士,不适合肠胃弱的人群,熟普性温,有安神作用,口味也相对温和,适合女士老人品饮。后来买了些送母亲,母亲很喜欢。
凤凰单丛
开始学品茶时,最早喜欢上的茶是凤凰单丛,买了中茶的十种香型的体验装,选出了最喜欢的黄枝香。后来还追根溯源,发现了工夫茶。工夫茶的茶器很讲究,因为不懂,所以好奇,跟着好奇慢慢喜欢上了茶器。可能因为喜欢石头和玉的缘故,最初对汝瓷的茶器情有独钟。然后是白瓷,绞胎瓷。伴随着对茶器研究的深入,开始喜欢上了岩茶。
武夷岩茶
最早是在福州开会时偶遇大红袍,没有意识到它属于青茶,或者是乌龙茶,只是当作红茶就喝了。第一次品的岩茶是来自武夷山不知春斋的肉桂,透过炭火,体验岩谷花香的过程很奇妙,需要感知力、记忆力,更需要想象力,而这些在品茶的过程中仿佛是自然天成的。
白茶
最早喜欢的是云南白茶的香,然后才是经历了毛绒绒不适感之后慢慢爱上的白毫银针。当然,有性繁殖的贡眉也很不错,层次很丰富。
黄茶
蒙顶的黄芽没有绿茶那么浓烈,像个温婉的女子,温和不刺激,淡淡的香。
黑茶
对黑茶有好感最初依然是从香味开始的。在买荥经黑砂茶器的过程中偶然想起,于是导航前往目的地,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浓郁的香气吸引,走进一看,正是导航的目的地——雅安友谊茶厂。第一次参观时时间有限,买了一些回来,总觉得不满意,于是第二天一早又过去,终于买到了最新一代的宝藏茶——甘弘。
绿茶
竹叶青虽然很知名,最早也因为其出名,所以将其作为伴手礼送外省的朋友,但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是不喜欢品,有一种嫩青味道感觉不友好。直到后来遇到一叶蒙山的甘露和石花,还有隽马的三月丫兰,才慢慢对绿茶有了好感。
红茶
红茶很神奇,看似差不多的红茶,颜色、香气和茶汤味道差异却很大。最早爱上的是正山小种,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汤色温暖,茶汤幽香,很是暖心暖胃。川茶中除了绿茶,就是红茶居多,从一叶蒙山的老枞到都江堰茶厂、南江古茶园,再到隽马红,再对标福建的金骏眉、云南的滇红,发现还是有差距。
买了很多茶,品了很多茶,还专门去茶学堂相对系统全面了解茶修之后,发现想要理解中国茶,选到适合自己的茶并不容易。越来越发现做科学研究很有意思,就像你发现面前有一个小点,仔细一看,原来内有乾坤。慢慢理解了春燕老师一直强调的从一个小点开始研究的意义,其实所有一开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点,待你平心静气深入研究后,才会发现一点即宇宙的奥秘。就像地球,远看,在茫茫星系中也只是一粒微尘,但走进深入之后才发现,这就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50128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