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早自习,先继续温故知新~
附录: 傳古風2025年02月14日 06:00吉林
《大学》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曾子,也就是曾参,曾子所写的《大学》,这个「学」字在古时候不读xué,而是读jiào。而且这个「学」字在历史上只有一个读音jiào,直到民国的时候都是这样读的,而且他的意思就是指「传授、引导和教育」的意思,所代表的是老师、师父或引导者的角色。「大」字在这里是副词,指很高程度,很广范围的意思,所以《大学》的意思是广泛地传授或广大地教育或引导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就是指「全民教育」。
以前还有一个词,叫做「博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博学多才」的博学二字,古时候,这个「博学」读「博学jiào」就是指广泛的引导或传授,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普及教育」。
曾子为什么会提出全民教育呢?他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肯定地说,是为了推广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的理论或者书籍有哪些呢?在当时,只有一部而且是唯一的一部与孔子传授的儒家思想相关。《大学jiào》内容实际上就是推广儒家的经典《论语》,而曾子想表达和传递给人们的就是,《论语》是一部适合全民教育的资料。
《大学jiào》的第一章就是对《论语》的高度概括和极力的推荐,用我们现代人的白话文解释,《大学》的第一章内容就是《论语》成书后的前言。为什么在这里只提第一章,而不说全部的内容,因为现在所看到的《大学》,只有第一章是曾子所写,后面的所有内容都不是曾子写的,那是谁写的呢?问得好,是西汉的戴圣和南宋的朱熹。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只有真正读懂《论语》《大学jiào》《中庸》的内容后你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疑问了。
《大学jiào》的内容详细讲解,下面是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曾子所写的《大学》完整的白话文翻译。
全民教育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百姓亲近你,在达到最完善境界的时候知道停下来。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才能意志坚定,意志坚定心就能够静,心静就能够做到沉稳,做事沉稳就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就能够达到目标。
每样东西都有本有末,每件事情都有生有死。明白了这本末生死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好自身的仁德;要想修养好自身的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那颗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拥有智慧;获得智慧的途径在于格物即要知道事物的最本源。
物质被认识到本源后就会通晓一切,通晓了一切就会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之后才能修养好自身的仁德,仁德修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好自身的仁德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可能要大乱了。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凡事要找到事物的本源,这就是真正地拥有了智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利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7693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