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fdragon 我不是嘲风,我仅仅代表自己,我不代表嘲风; 我是嘲风,我用我的生命浇灌嘲风,直至生命竭尽。

博文

科研制图 | 如何用maya制作水面效果

已有 561 次阅读 2024-4-3 10:20 |个人分类:绘图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科研期刊封面的图像美观度上问题上,背景的处理可以加分,也可以减分,在展示科研成果的核心内容时,周围用环境来衬托前景结构,为整个画面可以贡献灵动感,提升画面美观度。

image.png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用maya制作水面。

image.png

1.打开Maya软件,在多边形建模里创建一个立方体,使用缩放按钮调整立方体的大小,在右侧通道盒调整立方体的细分参数。

image.png

2.切换到FX模块,在菜单栏找到boss,点击打开boss编辑器。

image.png

3.在boss编辑器对话框中,找到并选择“Create Spectral Waves”按钮。

image.png

4.点击下方播放按钮,可以看到,立方体在无规律的上下起伏,在右侧通道盒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波高幅度,也可以调整根据需要调整其他参数。

image.png

5.选择立方体,右键给与材质,在属性编辑器中找到材质并给与预设clear water,在透明选项中勾选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6.在菜单栏阿诺德中找到环境光,给与环境球,使模型处于真实的环境中,调整环境球参数。

image.png

7.调整好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材质属性,尝试不同角度及参数,以达到要求。

image.png

8.可以根据需要给与灯光,这里我们给与平行光,调整平行光角度及光的亮度。

image.png

9.在渲染设置里调整渲染的尺寸大小及分辨率。

image.png

10.渲染一下,看下效果。

image.png

结语:

   今天图研带给大家的水面制作方法,就可以使用于期刊封面的背景中,大家在借助背景提升画面趣味时,也要注意前景结构与背景的融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主体结构的特征,结合要表达的内容,有意识的用软件手段改变结构做出遮挡,穿插等视觉效果,让前景结构进入到背景中去,最终看起来是发生的背景内的运动,这样的结构能营造出更好的空间感。

  在科研绘图的技巧中,有很多的技巧可以助力大家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图研科技,针对学科背景、技术背景的一对一辅导更能加急助力!

image.png

image.png

<静远嘲风动漫传媒科技中心>设计制作

微信图片_20230519124423.jpg 

   购书链接:

科学的颜值:学术期刊封面故事及图像设计 

   https://item.jd.com/12802188.html

科技绘图/科研论文图/论文配图设计与创作自学手册:CorelDRAW篇 

   https://item.jd.com/13504674.html

科技绘图/科研论文图/论文配图设计与创作自学手册:Maya+PSP篇

   https://item.jd.com/13504686.html

科技绘图/科研论文图/论文配图设计与创作自学手册:科研动画篇

   https://item.jd.com/13048467.html#crumb-wrap

SCI图像语法-科技论文配图设计使用技巧

    https://item.jd.com/10073529532924.html?bbtf=1

微信图片_20220509133450.jpg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1.jpg

静远嘲风(MY Scimage) 成立于2007年,嘲风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传说,嘲风为守护屋脊之瑞兽,喜登高望远;静远取自成语“宁静致远”,登高莫忘初心,远观而不可务远。

微信图片_20220512163044.jpg

微信图片_20220512163200.jpg

学习更多绘图教程关注:

微信图片_20230620105059.jpg

微信图片_20220512141415.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19111-1428036.html

上一篇:科研制图 | 如何用Maya绘制分布在孔洞的细胞
下一篇:科研制图 | 如何快速做出分布纳米颗粒的小球
收藏 IP: 49.84.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