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闷科学的掘墓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博文

写文章的本质是什么?

已有 3575 次阅读 2014-3-23 10:45 |个人分类:我的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投稿, 文章, 本质, 拒稿

熊荣川

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有一篇文章,写的时候像是打鸡血一样,一口气读了上百篇同领域的参考文献,然后分析数据,一个月就写完了。看着初稿,对文后的参考文献个数尤为满意。

后来发给老板看,因为这篇文章是我的博士课题的一个副产品,显然老板没有给与太多意见。

因为,数据部分来自日本同行,于是挂了他们的名字——一个年轻学者,一个业内有名的前辈,并且发初稿给他们审阅,想听听意见。

年轻学者因为对这个领域不熟,问题也不多。前辈兴趣广泛,提出了很多不足,其中一项便是,样本量不够,还雪中送炭的发来了他很早收集的野外数据。

于是,补充数据,再稿,开始投稿。

第一个杂志编辑直接拒稿,领域不够前沿,且挑了语言和另外一个物种样本量问题。

第二个杂志外审意见负面,也拒稿了,不过提的意见也更具体了。


隔了很久,对文稿有了一些修饰,这次投了个中文杂志。

编辑返回大修意见,建议用中文发表,说语言还是有问题。

另外样本量,前言都有点问题。


说实话,信心真是跌倒了谷底,做科研发文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想,只要不做假,收集到的数据都是对科学的贡献,无论数据量大小。然后把这些数据整理成固定格式的文本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就是文章发表。

然而,这其中有几个标准问题,无论杂志影响力如何?文章发表都需要足够的样本量来支持结论的。因此我总结的教训是,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多在科学问题上把工作做足,尽量发高水平文章,这样比较集中精力。

另外,我觉得投稿,发文章的本质就是和同行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的改进,直到绝大部分同行认可为止,这样可以避免闭门造车。

最后我想,如果我是一个自由科研人员的话(没有基金压力,没有文章、收入压力),投稿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即从影响力最低的文章开始投。这样如果接收当然是好事,如果拒绝,总能得到一定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建议改进自己的研究,再投好一点的杂志,直到所有的同行都把你批评一遍,你的研究也就无可挑剔了,这样我想就可以投nature或者science了,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这一辈子能有一篇nature而且同行都认识你,我想这就足够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8298-778432.html

上一篇:edgeR:处理数字基因表达数据的一个例子
下一篇:R语言去掉Genbank序列号的.1后缀
收藏 IP: 119.78.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