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是如何跋山涉水来到中国的?
一篇源自200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标题为《中国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的文章给出了专家解释:一种是引进的,另一种情形则是不小心带进来的。
领导为啥要引进外来生物?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领导需要某个东西,但本土的生物提供不了或者做得不好。比如为了有更多的猪饲料及净化水质,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从委内瑞拉引进了水葫芦;为了保滩护岸、改良土壤,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英国引进互花米草。都是出于这个目的。另一种是则领导需要消灭某个东西,自己不方便动手或灭起来太困难,那就引进一个天敌吧。比如为了对付蚜虫,1874年新西兰从英国引进了十一星瓢虫;为了避免鹿和野牛数量太多且太安逸导致种群退化,1995年年美国黄石公园从加拿大引进8只大灰狼;为了清理海藻,美国从中国引进亚洲鲤鱼。
不小心带进来的就更多了,比如本来引进的是木材,它躲在树皮里混进来;甚至游客鞋底的土壤也可能潜伏着外来生物。中国的大闸蟹则据说是被华人捎带进美国的。
外来生物的到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让我们引述2005年《中华工商时报》的论述:“对外来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容易引起争议。一个外来物种在一些人眼里被视为极具危害性的入侵者,而另一些人由于利益驱动却将其视为重要的财源。”
领导引进的肯定是符合领导心意的,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大部分都是有益的,引进时的目标一般总能达到一些。这些是毫无疑问的,所有人只要不带偏见都能看出引进外来生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外来生物带来的巨大意义。本文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但从本土生物来看,外来生物往往会给本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不是因为外来生物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所引进的外来生物的强项一般都是本土生物的弱项,而且外来生物在本土一般缺乏天敌,所以很容易无限扩张并将各种资源吸干。 互花米草的蔓延“使沿海养殖的贝类、蟹类、藻类、跳跳鱼等生物大量窒息死亡……大片红树林消失”,水葫芦则使滇池、珠江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灭亡。中国的大闸蟹则横行加州水域,大吃水草、鱼卵、钉螺……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一文对此有生动的描述:
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外来生物在实现领导的目标的同时,带来了领导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忍无可忍时,领导就开始要铲除不听话的外来生物了。但谈何容易,据报道我国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达到上千万元。“全国每年由于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用于入侵害虫的防治费用总计达 500多亿元”。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一文对此也有生动的描述:
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从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更复杂的情况:外来生物在本土呆久了之后已经和本土中一部份近缘生物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了,而且入地生根了。
此时,如果领导再引进新的外来生物来解决问题时,本土幸存生物和曾经的外来生物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联合起来抵制新的外来生物,这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本能。
领导、本土幸存生物、曾经的外来生物、新的外来生物、准外来生物、准本土生物,从不同的立场就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和争论,大家都有道理,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是对的。
看热闹之余,惊讶地发现热热闹闹的背后还有一群庞大的沉默和半沉默者,他们是本土中因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或者行将灭绝的生物。他们看得更实际些:不管你是哪种生物,不管你争论的是什么,能给我和周围人多带一点养分来才是正道。半沉默者一开始还在为新的外来生物叫好,但如果后来发现争来争去的其实都是属于谁吃肉糜的问题,而小米都吃不饱甚至吃不到的土著还是要因饥饿而灭绝,那就只得回归沉默了。
人是高等生物,生物界的现象往往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只是人类更复杂。
附记:
外来物种和本土物种之间除了资源竞争,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比资源竞争威力更大的竞争方式:“非对称交配互作”。
权威刊物美国《科学》杂志2007年12月14日发表了中国和澳大利亚项目组合作的发现:B型烟粉虱,作为全球最危险入侵生物是如何通过“非对称交配互作”来入侵和取代土著烟粉虱、最终以少胜多的。他们用分子标记鉴别B 型烟粉虱和土著烟粉虱,并用10台摄像机共对1 060头烟粉虱做了两万多小时的录像观察。行为观察的结果是,外来生物(B 型烟粉虱)和本土生物(土著烟粉虱)之间属于近缘物种,所以某些交配信号相似因此可以相互求偶,某些交配信号又不同所以不能交配。因此两种生物间的求偶行为及相互作用会使“B型烟粉虱的交配频率迅速增加,卵子受精率提高,后代雌性个体比例由独处时的约60%提升到70% —80%“。但对B型烟粉虱雄虫又频频向土著烟粉虱雌虫求偶,干扰土著烟粉虱雌雄之间的交配,使后者交配频率下降,后代雌性比由独处时的约50%下降到20%—40%”(《中国基础科学》2008.2)
相关专题:2011年院士增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迎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4160-51827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