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盛夏的果实——记十六岁那年的夏天

已有 3541 次阅读 2011-6-5 11:58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哥伦布, 盛夏的果实, 李子

盛夏的果实,是多年前的夏天同事向我推荐的歌,一听便被那独特的旋律和忧郁的情调打动。

现在的哥伦布正是初夏,附近路边的樱桃熟了,桑葚有的熟了,李子也结果了。

 

樱桃,太高够不着。

P1070331

 

李子。

P1070258

 

桑椹,大部分还没熟透,挑了一些带回家吃。

P1070277

P1070272

 

P1070288

P1070289

 

前年夏天我也做的盛夏的果实,手工折纸加电脑后期处理

image

 

 

最后回忆一下十六岁那年盛夏的果实。

 

那时,高考已进入了倒计时,十一年寒窗,我们都等着在盛夏收获这耕耘了十一年的果实,

 

但我们还有暇看电视。中考时我们提前一年就被彻底禁绝电视了,如今更加竞争激烈的高考没有几个月了,我们却被允许看电视。因为我们的国家也在孕育着耕耘了十年的果实。

 

没有人不看电视,比奥运、比世博还要影响深远。况且,高考肯定要考到。

 

主流媒体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因为我能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主流媒体。

 

媒体说学生好,我就怎么看怎么觉得学生真是好。后来媒体说学生不好,我就觉得这么乱确实不好。后来媒体说:说学生不好这一说法本身把事情搞砸了搞糟 了。后来,我就愣了一下,顿时发觉果然是这样。接下来又是学生不好,学生好,一直到形势突变,电视上到处大火,结论是原来学生被利用了,自此媒体结束了两 三个月的左转右转,开始一条道不停歇地走下去了。

 

这是故事的大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思想上紧跟潮流不断转弯,只是最后一个弯转得太急,大方向我转过来了,但在一些细节上再也没真正转过来。以后才明白,那是因为我在思想上也结出了盛夏的果实。

 

我们的父辈比我们紧张得多了,父母担心会不会像文革一样突然取消高考了。那时我还觉得这是多余的担心,而且即使取消了,我多一年时间再复习准备得更充分一点也蛮好啊。

一直在传闻高考政治试卷要重新出题,我们的政治老师一开始还按兵不动,但临考前几天终于似乎有了可靠的消息,把大家从家里召集到教室恶补最新的时政。后来证明白忙活了,高考题似乎只是把领导人的名字隐去了,并没有出现恶补的内容。

 

高考前,配合形势也是红歌四起。我是真心地觉得红歌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就像运动员听运动进行曲一样,我每天在心中真诚地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踏进考场,觉得自己力量倍增。

 

由于大环境,那一年,高考人数继续猛增,录取人数却第一次下调。高考前填的志愿作废,高考结束知道分数后又重填志愿。传言四起,好像分数线比往年上 调很多。我懵了,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问班主任我该不该把志愿改得低一点。班主任也不敢说得绝对,只能口气上建议不要改。结果还好没改。

 

那一年开始,北大、复旦等学校的新生第一年要脱离学习拉出去军训一年。我那时还很羡慕,因为觉得军训是很锻炼人的。进了大学才转而庆幸自己不用中断学业。

 

我所去的大学,反而是相反的做法,以前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推迟了,好像是来不及准备了。一直到第二年,才好歹补了个很舒服的军训。我们看红色电影,去打靶,看消防演习,像玩一样。而很累很苦的军训内容都取消了。

 

刚入学,每周都有老师深入寝室开会洗脑子。我们心想都是前人闹的,却拿我们这些没闹的人来折腾。不过经过长年累月的教育,我的各个没转过的弯逐渐还是转过来了。完全与上面保持一致了。

 

直到工作以后的夏天,突然发现,老师们向我们公开灌输的和老师们私下说的其实是完全相反的。那时的震惊是无以言表的,但哪一种场合的话更值得相信?我所尊敬的老师和教授们私下的话和媒体的公开的话哪个更可信?都不言而喻。七年的灌输被一句话毁于一旦,可见人心所向的作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4160-451848.html

上一篇:我们的异国也是花园——五月花(下旬)
下一篇:世界上最快的子弹头电动车
收藏 IP: 65.60.175.*| 热度|

4 曹聪 张亮生 刘用生 刘光银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