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n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n2010

博文

博士生之毕业

已有 6467 次阅读 2015-5-23 22:31 |个人分类:小说|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博士生, 委员会, 毕业生, 论文答辩, 卫生间

当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李勋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他反而感到很平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也许是因为早就清楚答辩本就只不过是走一个程序的缘故吧。

傍晚,团队里为送别毕业生举行了聚餐。李勋哲喝了不少酒。聚餐结束后,硬撑着回到宿舍,衣服也不脱,倒床上把被子一裹就睡着了。睡到凌晨两三点,迷迷糊糊中突然感觉到胃里一阵难受,赶忙爬起来冲到卫生间,“哇——”地又从胃里射出一堆污秽。吐完之后又干呕了一会儿,却只挤出了眼泪。在水池边趴了会儿,他洗了把冷水脸,又躺到在床上。脑袋虽然有一条锯齿线的痛,却格外地清醒。闭上眼睛,五年里发生的事情却历历在目。今晚势必又是一个难眠之夜了,不如索性放开了自己的大脑去天马行空地想吧。

突然想起六年前自己获悉被中国科学院录取的时候的心情。记得那是一个冷雨夜,自己一个人站大学校园的青春河畔,冷冷的滂沱大雨淋不熄心里的熊熊烈火。那时的自己以为自己终于实现了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科研梦,从此就进入神圣的科研殿堂,可以和这个世界上最优秀最杰出的人一起为开拓世界的未知领域而奋斗。呵,那个时候的自己实在幼稚得可爱。不过,不必去嘲笑自己当初的理想太幼稚,因为那些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却曾经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如同黑夜里温暖的灯光,指引自己迈出前进的步伐。也不必去为昔日理想的渐行渐远而感到痛苦。理想之所以被称为理想,就是它是被理想化了的。也许,我们年少轻狂时候所做的那些梦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好比自己心中的完美女神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走出自己虚构的完美世界,认清现实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人终归是要面对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现实尽量妆点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就好比我们努力可以把那个愿意和自己共度一生的女人妆点成自己的梦中女神。

客观地说,自己还是有收获,至少终于收获了一个博士文凭。钱钟书说过:“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如今收获的这一纸博士文凭应该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应该可以唬住一批学历崇拜者,得到自己不配的崇拜和尊敬。此外,在这个学历崇拜的社会里,靠着博士的学位终于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过上应该还算体面的生活。

自己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取了多少奖学金,不是取得了博士头衔,不是有多么似锦的前程等待自己,而是利用这五年的时间里读了许多书,许多历史书,哲学书,人物传记。自己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有思想、有文化、有见解的人,不迷茫,不盲从,不迷信,不偏激,不那么容易被别人、被网络牵着鼻子走。通过对历史的阅读,悟透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应该追求的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初读博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如果不读博,现在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究竟是“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还是“一条不归路走到了黑”?也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停地在做选择题,但是其实有的选择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把面前的几条路都摸索一遍然后再选择哪条路更适合自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出选择之后就心无旁骛地坚决地走下去,不要后悔不要徘徊。同时,我们要清楚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人生没路是永远平坦的。不论选择哪一条路,我们都会遭遇挫折,都会跌倒。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好迎接苦难,而不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去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选择另一条路也同样会遇到类似的挫折。

几个月后就要开始工作了。自己也知道人生不过是从一个坑进入另一个坑,明天的太阳未必会比今天的明亮,以后的生活也许还不如现在更潇洒自在。“撇下一切希望罢,你们这些进来的人!”虽然这么说,可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却挠得人心痒痒直恨时间不能快点走。关于将来,只希望能够做到问心无愧。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尽职尽责地、恪尽职守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传递学生自己的思想。要把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对社会的思考都传递给学生,努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自己的思想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那么也就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关于科研,希望以后能做自己认为对社会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希望将来发表文章的时候是因为自己做出了有价值的东西想要和世人分享,而不是为了职称或为了奖励。不过,数年之后的自己还能够坚持现在的信念吗?“一个人在涉世未深的时候拥有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并不可贵,当他在认清现实、遭遇挫折之后,仍然能够不忘初心,这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胡思乱想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睡着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8457-892655.html

上一篇:博士生之论教育
下一篇:博士生之(11)“同居”
收藏 IP: 124.16.2.*| 热度|

10 谢长花 刘钢 徐耀 程杰 董舟 马军 彭真明 曹贺贺 王春艳 veketor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