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论“不合时宜”的民族精英 —— 与周少祥先生的网络对话

已有 3967 次阅读 2010-12-26 19:46 |个人分类: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华文明, 传统文化, 普世价值, 民族精英, 文化精华

     近日,借助科学网,本人与周少祥先生针对博文《[转载]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进行了一次短暂却不乏社会和文化意义的对话。实际上,这一对话又可视为一篇以对话为表现形式的具有一定文化理论深度的理论探讨文章。


现将这一对话稍作文字润色和整理,贴在下面与网友共享:


周:本人对博主这段评论的回复是:中国历来都有许多这样不合时宜的人。
如果一个人能一辈子保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被世事所动,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敬重这种人。


博主回复应该说,只有这些人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民族精英。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在用自己的个体生命默默地承载着民族的精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无声地支撑着民族的命运。


他们就这样在社会文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层次上,构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延续着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并将这些精神文化资源融汇到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洪流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不朽,使自己的个体生命得到永生。


这些特立独行的精英,不仅有自己坚定的精神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更有先行者的思想、智慧和圣者的品质。


你在内心里敬重这些民族精英,从而也赢得了我的尊敬。只要敬重这种人,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和价值取向,“衣带渐宽终不悔”,就有可能最终成为其中不朽的一员,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充分释放自己全部的潜能。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是一种人的内在的品质。因此,精神重在内在的坚持,而不在于外在的张扬。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外圆内方”,就是指在外在社会环境和世俗层面的成熟干练与内在精神信念的韧性坚守这两方面功力的内外兼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毕竟与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不可分割,这样,中华传统文明既凝聚着普遍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精华,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重的以封建宫廷政治和官场政治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封建文化糟粕。这种封建文化糟粕基本上表现为一种权谋文化,即“厚黑学”所宣扬的那种阴谋文化。这种权谋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对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最大的危害就是对民族文化精英群体的摧残、迫害与扼杀。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历代封建王朝为实现对思想的禁锢而大兴文字狱,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前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对知识分子的重重压制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运动,自始至终都有封建文化糟粕的幽灵在那里徘徊,吞噬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群体无比宝贵的生命——现实的生命和精神意义上的生命。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才在封建文化的典籍里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吃人”二字。


这样,在封建文化糟粕尚有影响力和吃人魔力的文化环境下,具有精英特质的青年尤其要注重外圆内方这种内外功力的兼修。用军事术语来表述就是“保存自己,发扬火力”。没有保存自己的功力,发扬火力也就没有了可能。


总之,作为民族精英,不仅要具备对具有人类文明普世价值和永恒价值的民族文化价值精华内在坚守的功力,还要具备在各种困难的外在环境下承继文明传统,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精华的过人智慧。


显然,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又何其艰难!


参考文献:
1周少祥[转载]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529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397736.html

上一篇:读鲍海飞博文、诗篇杂感点滴
下一篇:精品评论摘编(3)
收藏 IP: 222.222.173.*| 热度|

3 周少祥 丁甜 姜洪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