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旅行东北——难忘9月19日 难忘的309国道
2015-04-27 17:53:19
从这里往后,我们踏上了309国道,309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光顾着急上火,这段路没有留下任何影象资料。)
所以走上这样的一条路,是汽车导航仪没有更新数据。对于道路生疏的我们,只有被它牵着走。
309国道,刚开始上路时虽然土路上有泥水,路面还算平整,走着,走着,渐渐的出现坑坑洼洼,天公也不做美,下起了小雨,路也越来越难走,路面让山洪冲出了一道道水沟。洪水冲断的桥梁残骸,飘得到处都是。这时候,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条废弃的公路。也想到折转回去,可是一想到已经走出这么远的路了,还是向前走吧。
我们艰难的行进,傍晚时分,天仍旧下着小雨,前面的路况怎么样?还有多远到二道白河镇?一点也不清楚。
这时一个小伙子驾驶着一辆手扶拖拉机从对面过来,他说,前面的路跟这里差不多,还有10几里的路程到二道白河镇。小伙子的话,给我们打了一针兴奋剂。
没想到再往前走,没有了路,天色渐渐暗下来,借着汽车的灯光,只看到白花花的一片水,如果说前面走过的路,还能多少能看出路面的影子,而眼前的路,只是一片汪洋。
老伴刚刚拿到的驾驶证两个月,我们就开车来到东北,这台1.6马力的小汽车,底盘非常低,在东北旅行的途中,尽管我们出发前在汽车底部装上了一块钢板,但是这块钢板在路上几次被撞伤,修补之后,还有一角向下搭拉着。
继续往前走,困难重重,汽车底下的钢板撞坏怎么办?发动机熄火了怎么办?卡在缝里怎么办?陷进泥里怎么办?我们手头没有一样可用的工具,从家里出来时准备不足,没有想到路途这么艰难,夜晚即将来临,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里,看不到一个人影,更不可能找人来帮忙,又冷又饿,没吃没喝……
如果走回头路,路也不好走,况且我们已经走出了这么远,就是走到了309国道的始点,后面还是荒郊野岭,上百里地看不到一户人家。
到了前进不能,后退不得的这个时候,才深深体会到心急火燎的汁味。
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是,硬着头皮往前闯。前面还有十多里就要到二道白河镇,这一愿景,鼓舞着我们前行。
老伴脱下鞋,挽起裤腿,下到冷水里探路,发现尽管有沟有坎,但是水底下是硬地,汽车不至于陷下去,只要把好、把稳方向盘,保证汽车轱辘压在高处,不卡在缝隙里就能通过这一关。办法不错,但执行起来需要过硬的技术和遇事不慌的心里素质。
老伴儿平时做起事情来,慢慢腾腾,就象是绣花姑娘,但是今天他的能量释放了出来,他的胆量和勇气,让我刮目相看。
平时没有特殊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看不出多少差别,到了危难时刻,才看出差距来。
无疑这时候的老伴儿,就是那胆大、心细、坚定、果敢者中的一个。
两个月的驾龄,敢闯进这深山老林中,不但凭的是“出生牛犊不怕虎”劲头,还有几十年的艰辛磨励,他从16岁起,就独立闯荡在外,造就了他独立的人格和坚韧的个性。
他让我坐在后座上,扎好安全带。然后自己坐上驾驶座,扎好安全带,双手紧握方向盘,目不转睛注视前方,看着露出水面的土包,鼓足勇气,脚下一踩油门……
汽车向前奔去,它象一个醉汉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要不是刚买的新车,肯定会扭得散了架子,有几次在车上,感觉到车倾斜很大,象是要翻过来一样。紧张得心快跳到嗓子眼儿,我紧紧抓住把手,咬紧牙关不敢叫一声,生怕影响老伴儿开车的注意力。
我紧紧盯着前面,除了紧张的注视着,脑子里也在不停的转,我想到生和死,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还真有点悲壮的意味。心这么一横,倒真管用,立刻放松了不少,不那么害怕了。
开了一段,道路平缓一点了,停下来,老伴儿回过头来问:“怎么样?”我说:“很好,没问题!照这样开就行!”这时候,我半句泄气的话都不能说。
歇了一会,再冲一段,就这样,不知道冲过了多少道沟坎,终于透过密林,看到前面的灯光,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
十多里地,从傍晚五点钟,走到晚上八点钟,走了三个小时,每小时才走3里多地。就是步行也要比开车快。
等到我们赶到二道白河镇,找到店铺,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从中午12点多钟吃的饭,十几个小时没有吃东西,早已经饥肠辘辘,一天的紧张、着急、担心过去,心情放松下来,饥饿、劳累、困倦同时袭了过来。
从七月末三伏天,到深秋后10月初,两个多月时间,行程一万五千公里的旅行中,在一次次的险境中,我们转危为安,走过来了,除了积累了自驾游的经验,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力,激发了我们的能量,磨励了我们的毅志,为我们的生命又增添了新的一页。
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旅行,这是一次不可复制的旅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文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150280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