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今人创作古体诗的诗词格律问题之我见 ——博文网文微信阅读思考

已有 3316 次阅读 2017-3-8 18:52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杨文祥, 篱风, 我见, 诗词格律

信息文明之光(130)

今人创作古体诗的诗词格律问题之我见

——博文网文微信阅读思考与交流札记(62


篱风(杨文祥)



    题记:古体诗的诗词格律,不光喜爱诗词经典作品的人重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重视,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学者也十分重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并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重要学术工作领导职务的王力先生(1900-1986),这位学术成就卓著声震华夏的语言文学大师还为此专门著有《诗词格律》一书。这部研究诗词格律的扛鼎之作,在王力先生逝世23年后的2009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大学期间本人所在的班级,几乎人人都是诗歌爱好者。因此我称我们这个班为“诗人班”。日前,我们这个班的同学通过微信热议古典诗词的格律问题。尽管自幼酷爱古典诗词,读大学期间的第一个专业又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对于诗词格律的认识,自己一直处于感觉和感性阶段,始终上升不到研究和有所造诣的境界。在这种不专业的状态下“妄议”诗词格律,自然不能对诗词格律的学术研究有所贡献,至多是提出自己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千虑一得的业余之见。

在科学网的朋友中,诗词创作高手如林,更不乏对古诗词格律素有造诣的大家。现把我的一得之见发布于此,一则可作为同好朋友诗坛唱和的参考和茶余饭后的谈资,二则可作为引玉之砖,得到方家的矫正与指教。

由于明日一早就要启程远行,途中上网写作多有不便,这样,对各位老师的指正意见和朋友们的高见就无法及时回应,只好待旅行结束后一一作答。对此,深望各位老师和朋友见谅。



今人创作古体诗的诗词格律问题之我见

——博文网文微信阅读思考与交流札记(62


篱风(杨文祥)



关于古体诗词创作的格律问题,我历来主张“尊重并遵循古典诗词之格律,包容今人为充分表现今人的思想情感之变通”。记得几个月前,对本人的这一观点,我曾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根据对汉语言文字发展演变大体历史过程的考察与了解,我深感古典诗词格律,绝非形式主义地为“格”而格,为“律”而律,而是针对当时语言交流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与欣赏的实际需要而发。

历史上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全国各地的方言和方音各异,若不加以规范,诗词作品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音韵和谐流畅的音乐美便无从体现,作者与异地读者的有效理解与交流也无从实现。诗词格律正是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而制定的“诗词创作用字和音韵的标准化、规范化格式——诗词格律”。

今天,在全国已经基本普及普通话,交流的语言语音障碍已经基本消除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必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在诗词创作实践中,诗作只要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诗歌作品的节奏之美和音乐之美,自然也就实现了古人设计和制定诗词格律的初衷。这就是我在古体诗词创作中“遵古之格律而不泥其古,容今之变通而不失其雅”的创作原则的理论基础。

十几年前,我在《信息资源价值论》中论及创新的本质与条件时提出,一切创新的精神前提就是精神的解放与自由。“精神的解放与自由”,用日常的口语讲就是“放松”,再通俗一点儿讲,就是“玩儿”。就是说,一切创新,都不能把精神搞得很紧张,把思想搞得很沉重。

古体诗词创作,如果把精神搞得高度紧张,念念不忘字音的平仄,念念不忘音韵的正误和格律的严谨,那么,其艺术境界的创意必将丧失殆尽,剩下的,只能是经过“诗词格律”这把手术刀技术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既没有血肉和情感,更没有艺术生命,只有格律的骨架的一具枯燥干瘪的骷髅。

本人的上述观点,仅供我们诗人班爱好古典诗词艺术的老同学参考,不当之处,也可作为批评的对象和“疑义相与析”的材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1038312.html

上一篇:笑容与背影
下一篇:清明,思亲的时节
收藏 IP: 222.222.173.*| 热度|

3 周少祥 李颖业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